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
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
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
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
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
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
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
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
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
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在山中追求道术的景象。开篇“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两句,通过远眺山峰、观察雪迹,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仙境的高洁与寒冷。
接下来,“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一句,借用传说中的“河汉女”来表达修道者在此地养精蓄锐、追求长生不老之意。这里的“河汉女”可能指的是仙女或是仙境中的人物,而非实际意义上的女性。
紧接着,“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神秘天书和仙法的探索与渴望。通过“登门”一词,可以想象出诗人步入仙境或道观的情景,而“骇天书”则表明这些书籍包含着超自然的知识。
中间部分,“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两句,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这里通过对比照亮水面与连接松树和月亮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随后,“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建造仙台、制作玉器的行为。这些行为既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出修道者对自然材料进行精心雕琢的态度。
最后,“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两句,以及“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四句,共同构筑了一幅仙界景象。在这段描写中,诗人通过“天鸡”与“王母”的形象,传达了对高洁、神秘力量的向往。而“北有上年宫”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壮丽和修道者追求永恒真理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仙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达到精神层面的向往。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淡然超脱之美,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轻盈脱俗的情怀。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
根阴托乳鱼,水底抽新萌。
康乐池上咏,独与春梦成。
苑树天边雨露匀,群公偷看锦丛新。
眼穿欲折无由折,赏到人间不是春。
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方。
推化本神农,维时思后稷。
我老欲归田,兹器已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