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覆苍鼎,一涧走青蛇。
檀峦众好树,密护如来家。
当年契禅人,虎御穿云霞。
真踪久不昧,殿阁峨金沙。
我来风雨秋,脚踏缤纷华。
松窗历高下,石磴缘攲斜。
境静心自远,山穷兴徒赊。
归辔不可留,哀猿响清笳。
三山覆苍鼎,一涧走青蛇。
檀峦众好树,密护如来家。
当年契禅人,虎御穿云霞。
真踪久不昧,殿阁峨金沙。
我来风雨秋,脚踏缤纷华。
松窗历高下,石磴缘攲斜。
境静心自远,山穷兴徒赊。
归辔不可留,哀猿响清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开篇“三山覆苍鼎,一涧走青蛇”两句,设定了一个被连绵山势环抱、溪流潺潺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神秘古朴之感。“檀峦众好树,密护如来家”则描写了寺庙四周林木葱茏,如同守护佛祖的忠诚卫士。
“当年契禅人,虎御穿云霞”中的“契禅人”可能指的是古代修行者,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甚至能够驯服猛兽,以此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接下来的“真踪久不昧,殿阁峨金沙”表明时间的流逝并未掩盖这片圣地的真实足迹,而是让它更加庄严神秘。诗人在“风雨秋”之际到访,这种天气反衬出心中的宁静与淡泊。
“松窗历高下,石磴缘攲斜”则写出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境静心自远,山穷兴徒赊”表达了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心灵也随之变得淡泊而遥远。最后,“归辔不可留,哀猿响清笳”则透露出诗人不忍离去的心情,但又不得不带着对大自然和古寺的缅怀离开,借“哀猿”的声音表达了这种依依惜别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心灵境界的深刻抒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