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尧代,何心欲退藏。
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
道挫时机尽,禅留话路长。
前溪久不过,忽觉早禾香。
风雨如尧代,何心欲退藏。
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
道挫时机尽,禅留话路长。
前溪久不过,忽觉早禾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风雨中仍坚守田园生活的场景。"风雨如尧代,何心欲退藏"表达了即便是在恶劣的天气里,也没有想要逃避或隐藏自己的想法。这里的"尧代"指的是上古圣王尧时期,这里的比喻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虽然艰难,但正如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一样,他也要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
接下来,"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一句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的看法,即便是诸侯在外传播教化,他自己仍旧选择在田间劳作。这里的"下国"可能指的是较为偏远的地方,而非中央政权直接管辖之地,表明诗人更倾向于远离世俗纷争。
第三句"道挫时机尽,禅留话路长"则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道挫"意指道路断绝,可能是比喻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而"时机尽"表明诗人认为当前的时代已经没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旧选择留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说着自己的故事。
最后两句"前溪久不过,忽觉早禾香"则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前溪"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地附近的小溪,而"久不过"意味着长时间以来都没有过往,这里暗示了一个宁静而又孤独的环境。随后的"忽觉早禾香"则是感受到了初夏时节麦子成熟散发出的香气,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生活的喜悦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的生活,不仅展现了诗人坚守个人理想的决心,也描绘出一幅宁静、自在又充满生机的田园图景。
湖水平春色,名园接杳微。
轻风生翠影,细雨醒香霏。
意足休嫌野,身閒不受鞿。
隔舟多妓女,歌逐片云飞。
前日雨声无一滴,官河不堪行小舟。
只因连夜云送雨,轩窗处处留清幽。
人心不同分好恶,阴晴无准言妄吐。
杜陵曾赋贫交行,岂是今人不如古。
古人今人莫预愁,皇天念民耕西畴。
翻手覆手言俄顷,功过只须付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