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其一》
《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雁鸣霜中。

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

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

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0)
翻译
我居住在西北之地,秋天没有东南风。
树木凋零,视野开阔无阻,高台空旷,层层叠叠。
想听到亲人的消息实在难,只有霜中的鸿雁声声哀鸣。
每日只见紫色苔藓滋生,才知经典研读已至尽头。
一读《离骚》篇章,仿佛能感受到楚国游子的内心。
心中情感深沉如珍贵的宝箱,夜晚却似铜器般发出吼声。
注释
西北地: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方位。
东南风:象征温暖和希望,此处缺失。
木脱:树叶凋落。
九重:形容高台多层。
音尘:指消息或亲人的踪迹。
鸿雁:古代传信的鸟。
紫苔:紫色苔藓,暗示古老和寂静。
三经:泛指儒家经典。
离骚篇:屈原的代表作,象征忧国忧民之情。
楚客:流离失所的楚国人士。
宝匣:比喻深藏的情感。
吼生铜:形容情感强烈,如金属撞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身处西北之地,感叹秋季没有东南风,树木凋零却无法遮挡视线,高台空旷显得孤独。他遥想远方的信息难以获取,只能听见鸿雁在霜中哀鸣。日常生活中,紫苔滋生,让他深感时光荏苒,学问无涯,读到《离骚》这样的篇章,更觉楚客(流放之人)的苦闷心情。诗人将自己的胸怀比作珍贵的宝匣,夜晚的情绪如同铜器发出的沉郁吼声,表达了深深的忧思与感慨。整体上,此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买陂塘

记西风、画船归去,江南无限烟水。

万花如梦春如海,输尔燕欢莺喜。秋色里。

剩一抹、轻霞裁作江妃帔。蛾眉老矣。

且明圣湖边,苎萝村畔,还我浣纱地。

春波暖,太液花光似绮。菱歌一曲新试。

芙蓉镜里簪花出,换了白鸥身世。铅泪洗。

也不分、莲心省识东风味。清溪十里。

待眉月生时,玉箫停后,重认第三妹。

(0)

探春令

万家镫火庆元宵,听佳音传报。

道绿云、无数将田绕。预知是、丰年兆。

嫦娥亦助人欢笑。遣圆蟾分照。

会散时、迤逦还家去,又先我、窗间到。

(0)

满江红

珠穆高峰,拔海起、几千万尺。

算终古、鸟飞不到,断无人迹。

吸气岂用高世术,凿冰只作梯山级。

看闯然、三影逼天来,天惊裂。亚欧队,纷似织。

先与后,俱消失。笑长埋雪下,但留遗骨。

矫矫中华新建制,健儿身手谁能敌。

伴歌声、浩荡拂云霄,旗翻掣。

(0)

菩萨蛮·其十一

鼓鼙间伴笙歌作。人间信有从军乐。舞态极精研。

谁能妙笔传。忽惊镫烛灺。霹雳从天下。

夭矫斗双龙。高台云满空。

(0)

菩萨蛮·其七

腾腾烈火天为沸。铁沙融作长流水。泻入土盘中。

胚凝犹血红。寻欢千万匝。战士忘饥渴。

守定一炉旁。秋宵殊未长。

(0)

南柯子

宛宛泪连屋,萧萧竹映廊。冰壶一酌肺生凉。

讳道温柔,却道醉为乡。牡蛎裁窗瓦,飞鸳饰镜囊。

声名久压杜秋娘。不是小姑,居处也无郎。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