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雁鸣霜中。
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
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
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雁鸣霜中。
日看紫苔生,乃见三经穷。
一闻离骚篇,写尽楚客胸。
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身处西北之地,感叹秋季没有东南风,树木凋零却无法遮挡视线,高台空旷显得孤独。他遥想远方的信息难以获取,只能听见鸿雁在霜中哀鸣。日常生活中,紫苔滋生,让他深感时光荏苒,学问无涯,读到《离骚》这样的篇章,更觉楚客(流放之人)的苦闷心情。诗人将自己的胸怀比作珍贵的宝匣,夜晚的情绪如同铜器发出的沉郁吼声,表达了深深的忧思与感慨。整体上,此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记西风、画船归去,江南无限烟水。
万花如梦春如海,输尔燕欢莺喜。秋色里。
剩一抹、轻霞裁作江妃帔。蛾眉老矣。
且明圣湖边,苎萝村畔,还我浣纱地。
春波暖,太液花光似绮。菱歌一曲新试。
芙蓉镜里簪花出,换了白鸥身世。铅泪洗。
也不分、莲心省识东风味。清溪十里。
待眉月生时,玉箫停后,重认第三妹。
珠穆高峰,拔海起、几千万尺。
算终古、鸟飞不到,断无人迹。
吸气岂用高世术,凿冰只作梯山级。
看闯然、三影逼天来,天惊裂。亚欧队,纷似织。
先与后,俱消失。笑长埋雪下,但留遗骨。
矫矫中华新建制,健儿身手谁能敌。
伴歌声、浩荡拂云霄,旗翻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