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时来自得亭,秋风淅淅昼阴清。
寻常在世无他技,精白于天是此生。
无事时来自得亭,秋风淅淅昼阴清。
寻常在世无他技,精白于天是此生。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偶题》。诗中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首句“无事时来自得亭”,开篇即点出诗人的生活态度——在无事之时,他选择来到自得亭,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里的“自得亭”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避风港,是他心灵得以栖息的地方。
接着,“秋风淅淅昼阴清”一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秋风的轻柔与淅沥声,以及白天的阴凉,共同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世界。这样的环境,正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寻常在世无他技,精白于天是此生。”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宇宙的理解。他认为,在平凡的生活中,无需追求过多的技艺或功利,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在于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的“精白于天”,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人应当像天空一样纯净、透明,与万物共生,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吴与弼对于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在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静方面的不懈努力。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春灯着花照春雨,窈窕仙宫对床语。
龙池冥冥杂花寒,鱼书雁信多愁绪。
一百五日又已过,二十四桥何处所。
容台美人锦绣肠,能为楚歌歌白苧。
候我明光起草馀,更约城南看花侣。
长安风尘缁素衣,故园魂梦牵春渚。
三军草露白铁袍,五侯宅第黄金炬。
闻鸡起击珊瑚鞭,共慰此身同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