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伉俪情,所愿偕白首。
二九归陶家,三八为孀妇。
抱持襁中儿,辛苦难具论。
矢心只如一,儿大今有孙。
紫凤衔天书,光华见旌表。
孙长登科名,更觉门庭好。
皇天佑节义,降福无穷期。
永歌荣节堂,聊继柏舟诗。
人生伉俪情,所愿偕白首。
二九归陶家,三八为孀妇。
抱持襁中儿,辛苦难具论。
矢心只如一,儿大今有孙。
紫凤衔天书,光华见旌表。
孙长登科名,更觉门庭好。
皇天佑节义,降福无穷期。
永歌荣节堂,聊继柏舟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陶氏女子一生的坚韧与荣耀。开篇即点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渴望与爱人共度白头之年。然而命运多舛,从二十九岁嫁入陶家,到三十八岁成为寡妇,她独自抚养孩子,其辛劳难以言喻。但即便在这样的逆境中,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誓言,直到儿子长大成人,有了孙子。
接着,诗中描述了她的美德终于得到了上天的认可,紫凤衔来天书,表彰她的节义,使得她的家族门庭更加荣耀。孙子也考取功名,使家族声望更上一层楼。诗人感慨于上天对于节义之人的眷顾,认为这是对陶氏女子一生坚守的最好回报。最后,诗人以歌颂荣节堂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女性的崇高敬意,并借用了《柏舟》诗中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坚贞与高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义、家庭责任以及后世子孙传承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坚韧不拔、守望相助精神的赞美。
小姨学采莲,两腕白于雪。
花色妒缃裙,瓣瓣红如血。
西邻小姑亦采莲,隔岸徒闻语笑喧。
从来不相识,相呼好并船。
停桡花下勤把手,他年何处投箕帚。
苦乐参差不可言,此日花开得来否。
难割藕丝肠,怕逢游冶郎。
归去风吹小簟凉,时闻花外香。
雄蟠古睦东,俯视翠重重。
白塔清凉界,乌龙伯仲峰。
云连天势近,石酿井泉浓。
更上最高处,扳跻意勿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