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伤春五首》中的第三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这两句描绘了天象的异常,象征着世间的混乱与不祥之兆。"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表示国家无法施行正义的法律,处于多重危机之中,无从改变这种困境。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描述战争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国度,战事蔓延至皇帝的禁苑。"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写出了战乱中道路被烟尘遮掩,不复往日清明,而年迈的老人只能守护着破旧的天幕(即天空)。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反映了战争频发,兵戎相见,国家间接近的状况,以及能征战沙场的大将变得稀缺。"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表达了有才能的人多隐藏不出,而国王是否能够带领他们一同返回安稳之地的疑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间秩序颠倒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年代深切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