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或文人安静的读书生活和对知识的渴望。开篇“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表达了对新知识、新诗律的探求,以及书籍散置于案几之上,显示出主人公沉浸在阅读与学习中的景象。
接下来的“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则是说作者尝试着吟诵那些如青玉般珍贵的诗篇,而不羡慕那些华丽但可能空洞的词藻。这里的“紫罗囊”通常指的是皇家或高官才能享有的荣誉和待遇,作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态度。
中间两句“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未来岁月的期待,希望能够与朋友们一同享受悠长的岁月。这里的“假日”和“明年”构成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紧接着,“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则是说作者认为应该充分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艺或学问,而自己已经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这表明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与投入。
后两句“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年轻有为的男子立下远大志向,以及成群结队的门人弟子们都在践行着某种学问或事业。这里的数字“十五”和“三千”很可能是虚指,表示数量众多。
最后,“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则是说作者曾经跟随老师或者参加过某种学习活动,而那些真正理解和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可以得到提升和认可。这里的“游夏”可能暗指春秋时节,也可能是对一种学术探讨或文化交流的隐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知识、文学创作以及个人成长的热爱与追求。
荆璞遇卞和,骐骥遇伯乐。
物遇固有时,识者亦不数。
方生禀令资,夙志励问学。
遭逢圣明世,贤科早超擢。
从事词林馆,简陟颂台幕。
言必循礼度,动不踰矩矱。
雍容侪辈间,俨然鸡群鹤。
一朝峨廌冠,莅事加秉恪。
持宪恕且公,守身澹以约。
中怀莹澄澈,外不事表襮。
虽然知己希,俛仰靡愧怍。
顷出浙水西,沨沨誉声作。
旋归居无何,冠缨反丘壑。
风高秋气清,农田纷始穫。
林桂吐丹葩,吹香散寥廓。
执手送子行,感叹怀抱恶。
子当强仕年,余发久已皬。
后晤未有期,努力追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