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归资可买山,一封程奏便求闲。
睢睢去后容争席,碌碌羞来肯抱关。
幻界已知都是梦,真心自要识无还。
尊前衮衮听名理,坐遣穷愁一破颜。
未有归资可买山,一封程奏便求闲。
睢睢去后容争席,碌碌羞来肯抱关。
幻界已知都是梦,真心自要识无还。
尊前衮衮听名理,坐遣穷愁一破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首联“未有归资可买山,一封程奏便求闲”描绘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内心世界。他没有足够的财富购买山林之地,却在一封公文的请求中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愿望。
颔联“睢睢去后容争席,碌碌羞来肯抱关”运用了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屑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睢睢,形容官场中的争斗与忙碌;争席,出自《庄子》,比喻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碌碌,形容官场的庸碌无为;抱关,指担任官职。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官场的反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颈联“幻界已知都是梦,真心自要识无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他认为世间的一切如同梦境般虚幻,只有内心的真我才是永恒不变的。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尾联“尊前衮衮听名理,坐遣穷愁一破颜”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轻松愉快。在酒宴上,朋友们谈论着各种道理,诗人的愁苦似乎被这份欢聚化解了。这一联以乐景反衬哀情,更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