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桐阴雨乍晴,隔笼黄鸟女儿声。
笔床经笥閒家具,物物皆从我太平。
正是桐阴雨乍晴,隔笼黄鸟女儿声。
笔床经笥閒家具,物物皆从我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田园生活图景。开头“正是桐阴雨乍晴”四字,生动地描写了春日多变的天气,雨一会儿来,一会儿又转晴,这种变化反衬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隔笼黄鸟女儿声”则透露出室内有人在高声歌唱,或许是在模仿外面黄鸟的鸣叫,通过这样的细节,可以感受到室内的温馨和乐趣。
接着,“笔床经笥閒家具”一句,展示了诗人闲适的书房生活。笥是古代用来放置书籍的器物,而笔床则是写字用的桌子。这两样东西在这里被提及,暗示着诗人的雅兴和对文字的热爱。而“閒家具”二字,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满意和珍视。
最后,“物物皆从我太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泰然自若。这里的“太平”并非直接指代朝廷或国家的安定,而是诗人个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满足。这句话也反映出古人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认为只要个人内心平和,即使外界有变故,也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感。
出门二三月,客行常踰质。
问我亦不知,奔波为何物。
越鸟也嘲人,解问爹归弗。爹岂不思?,山淫成痼疾。
百里一名山,一山须十日。
东南半壁地,十分未了一。
云霞朝到眉,魈鬼夜入室。
遇伴觅定方,逢仙谈飞术。形体节节劳,心神?般逸。
名胜尚可穷,游子兴难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