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莺声碎。晚晴天、东风力软,嫩寒初退。
花底觅春春已去,时见乱红飞坠。
又閒傍、阑干十二。
阑外青山烟缥缈,远连空、愁与眉峰对。
凝望处,两叠翠。鸳鸯结带灵犀佩。
绮屏深、香罗帐小,宝檠灯背。
谁谓彩云和梦断,青翼阻寻后会。
待都把、相思情缀。
便做锦书难写恨,奈菱花、都见人憔悴。
那更有,枕痕泪。
柳外莺声碎。晚晴天、东风力软,嫩寒初退。
花底觅春春已去,时见乱红飞坠。
又閒傍、阑干十二。
阑外青山烟缥缈,远连空、愁与眉峰对。
凝望处,两叠翠。鸳鸯结带灵犀佩。
绮屏深、香罗帐小,宝檠灯背。
谁谓彩云和梦断,青翼阻寻后会。
待都把、相思情缀。
便做锦书难写恨,奈菱花、都见人憔悴。
那更有,枕痕泪。
这首《贺新郎》是金代词人韩玉的作品,以春天景色和离别之情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细腻情感。开篇“柳外莺声碎”,描绘了春日傍晚,柳树之外传来莺鸟清脆的鸣叫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哀伤的氛围。接着,“晚晴天、东风力软,嫩寒初退”写出了夕阳西下,春风微弱,春寒刚刚消退的景象。
“花底觅春春已去,时见乱红飞坠”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以及看到花瓣飘落的感伤。“阑外青山烟缥缈,远连空、愁与眉峰对”通过远山的朦胧和词人紧锁的眉头,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下片转向闺中情景,“鸳鸯结带灵犀佩”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然而“绮屏深、香罗帐小,宝檠灯背”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词人感叹“谁谓彩云和梦断,青翼阻寻后会”,表达对重逢的期待和现实阻隔的无奈。
结尾“便做锦书难写恨,奈菱花、都见人憔悴”借用锦书和菱花镜来寄托相思之苦,词人形容自己因思念而憔悴,形象生动。最后,“那更有,枕痕泪”揭示了词人彻夜未眠,泪水打湿枕头的深深哀愁。
整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春天逝去和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无法言说的哀愁。
三朝巍巍韩侍中,烂然彝鼎书元功。
西戎北狄问安否,九州万里涵春风。
子孙继踵皆将相,我犹及拜西枢公。
顾怜通家略贵贱,劳问教诲均儿童。
西枢有孙又奇伟,凛然太华摩苍穹。
小试玉节江西东,文书如海到手空;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钱流仓粟红。
君持此手上廊庙,折冲御侮知从容,桑乾不劳尺箠下,榆关正可丸泥封。
却归故里访遗老,应记山阴九十翁。
鬓毛萧飒寸心灰,生怕新年节物催。
幸是身闲朝睡美,忽闻鼓吹打春回。
绿窗百舌唤春眠,问柳寻花意已便。
京洛化衣无梦去,邯郸观伎有诗传。
铜壶阁下闲欹帽,石镜坊前戏坠鞭。
酒隐人间君勿诮,定胜山泽作臞僊。
上方高阁与云齐,蜡屐穿云步步跻。
却恐此身生羽翼,不从平地作阶梯。
九门路接青霄近,四望山连碧海低。
徙倚阑干重回首,疏林烟暝野猿啼。
万仞仙山插太空,山腰依约见莲宫。
人寰隔绝无人到,洞府深沉有路通。
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
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
鼓楼坡前木瓜舖,岁晚悲辛利州路。
当车礧礧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溪桥缺断水啮沙,崖腹崩颓风拔树。
虎狼妥尾择肉食,狐狸竖毛啼日暮。
冢丘短草声窸窣,往往精灵与人遇。
我生胡为忽在此?
正坐一饥忘百虑。
五更出门寒裂面,半夜燎衣泥满裤。
妻孥八月离夔州,寄书未到今何处?
余年有几百忧集,日夜朱颜不如故。
即今台省盛诸贤,细思宁是儒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