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殿安蚩尾,骚人逐毕方。
何如栽此草,有火自能妨。
禁殿安蚩尾,骚人逐毕方。
何如栽此草,有火自能妨。
这首诗描绘了慎火草在书院中的独特角色与象征意义。首句“禁殿安蚩尾,骚人逐毕方”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暗喻禁殿中禁止火源,骚人(诗人)则避免引发火灾,形象地展现了慎火的主题。接下来,“何如栽此草,有火自能妨”则直接点题,赞美慎火草的特性——即使在有火的情况下也能自行防止火灾的发生,寓意着它在书院防火安全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慎火草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防火意识与书院文化相结合的理念,既富有诗意又蕴含深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消防安全的重视以及对自然之物智慧的颂扬。
是谁断送春光,又柳絮、满空飞坠。
长途飘泊,征衣轻薄,搅人离思。
梦熟罗厨,脸消花靥,镜惊尘闭。
傍妆台点点,随风散乱,几番欲下还起。
灞水旧时行处。遍长条、雪花如缀。
红芳竟老,绿阴成叠,寸心愁碎。
晓雨初晴,半归泥土,半随流水。
卷珠帘、尽日留春不住,洒东风泪。
楼台落日,渐古树昏烟,乱鸦飞集。
渡口归帆,势与寒潮齐急。云山穷眼力。
旷千里、楚天凝碧。相上下,孤骛落霞,点成秋色。
俯仰感今昔。嗟旧日繁华,而今萧瑟。
剩水残山,惟有梦魂相忆。飞鸿无信息。
知谁念、沈腰消瘠。关情处,风里何人,一声长笛。
战蚁柯边,斗鸡坊口,看来一片虚忙。
汉何仁义,楚岂尽刚强。
刚道偶然成败,被人笑、持论疏狂。
君应看,众人拍手,鲍老独当场。
分明都是戏,尽教涂抹,我又何妨。
便将何变得,鹤短凫长。
扰扰唇鎗舌剑,是非口、一任苏张。
归途好,风光满马,春草雨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