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楣玉几翠云裘,那识春风半点愁。
麋鹿也疑知正色,不应还上此台游。
金楣玉几翠云裘,那识春风半点愁。
麋鹿也疑知正色,不应还上此台游。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遗迹的静谧与深邃。首句“金楣玉几翠云裘”以华丽的词汇勾勒出姑苏台的奢华与庄严,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接下来,“那识春风半点愁”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春风与人的愁绪联系起来,暗示了时光流转,人事已非,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淡淡的忧伤。
“麋鹿也疑知正色”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麋鹿以智慧,它们似乎也懂得分辨真伪,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疑惑。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以及人们对过往记忆的追寻与反思。
最后一句“不应还上此台游”,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可能对这些曾经见证过无数兴衰变迁的地方怀有一种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地方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人们或许不应再频繁地去探访,以免徒增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记忆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绀烟迷雁迹。渐断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
放冰蜍飞到,丝丝帘隙。琼瑰暗泣。
念乡关、霜芜似织。
漫将身、化鹤归来,忘却旧游端的。欢极。
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柯云罢弈。
樱桃在,梦难觅。
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
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
妾有琵琶谱。抱金槽、慢捻轻抛,柳梢莺妒。
羽调六么弹遍了,花底灵犀暗度。
奈敲断、玉钗纤股。
低画屏深朱户掩,卷西风、满地吹尘土。
芳事往,蝶空诉。天天把妾芳心误。
小楼东、隐约谁家,凤箫鼍鼓。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
背灯影、萧条情互。
捐佩洲前裙步步,渺无边、一片相思苦。
春去也,乱红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