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天气下的生灵苦况图。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和动物世界的观察,抒发了对酷热天气带来痛苦的同情。
“土燥木根焦”一句直接描写了大地因干旱而变得枯萎,连树木的根部都受到了影响。接着,“禽穷自拔毛”则展示了鸟类因为热得难以忍受,以至于自己拔掉羽毛来减轻痛苦。
“龙遗赤日走”可能是对烈日如同火焰般炙烤大地的形象描绘,而“天避火云高”则表现了天空中火热之气如此浓郁,以至于连云都被推到了很高的地方。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两句通过对猛兽和大鱼的描写,展现了它们在酷热中的恐惧与不安,即使是那些在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也无法逃脱这般炎热带来的痛苦。
最后,“风微不饱腹”和“蝉亦为身号”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痛苦,连微弱的风都无法满足生灵对凉爽的渴望,而小小的蝉虫也因为酷热而发出悲鸣,似乎在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发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极具画面感和情感力量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