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则身常披缕褐,教化众生求解脱。
众生愈把綵红缠,见我如斯嗔咄咄。
贫则身常披缕褐,教化众生求解脱。
众生愈把綵红缠,见我如斯嗔咄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佛教僧侣在贫困中的修行生活,他身穿简陋的粗布衣裳,致力于教导和感化大众寻求心灵的解脱。然而,尽管他过着朴素的生活,周围的人们却可能因为他的简朴而误解或责难。诗中通过对比贫僧的简单与世人对华丽的追求,暗示了世俗观念与出世修行之间的冲突,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坚定与超脱。释印肃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修行者面对世间纷扰时的内心世界和执着于佛法传播的决心。
乍鱼霞晕里,一掐新黄,奁隙晚妆点。
薄妒瑶台影,眉峰蹙,人天寂寞心眼。春宵未展。
两纤纤,桂叶描懒。
认微步,碧海归来夜,怯罗袜尘浅。留伴筝和琴散。
共玉清寂照,银渚低案。
绰约霜娥袂,掺离绪,春江愁夜潮满。钩帘慢卷。
只暗尘火树斜见。尽独处常娥,山河影,再生愿。
华发归来,有鬖鬖病柳,摇落江浔。
问形问影,都置星汉沈沈。
青虫相对,一钩丝、且络琴心。
浑未辨、蜂房蚁梦,先生自惯閒吟。
恰到有情痴处,觑偶然图画,便忆山林。
仙山去人不远,谁遣而今。
回帆挝急,又江头其雨淫淫。
还只怕、觚棱梦断,年年铜辇秋衾。
冰肌玉骨,自美人如月。不与常娥共圆缺。
尽摩诃春晚,玉帐魂归,心眼冷,漦在龙亡荒忽。
月华如水浸,花蕊楼台,朗朗金波照行屧。
不醉复如何,岁岁年年,吹不断紫绵香屑。
乍长眉仙帔道人来,恁莺燕春秋,琵琶难说。
描红唾碧,尽消磨几许,才人心血。
千古秦淮佳丽地,庾信重来能说。
水逝年华,霜欺丝鬓,影事判抛撇。
桃花无赖,笑人孤负芳节。
我亦沧海闻钟,江湖载酒,衣袂京尘积。
蛋雨蛮烟荒艇泊,听惯珠娘凄切。
半臂寒生,相思天远,憔悴旂亭月。
甚时归去,与君横笛同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