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学士滁之守,爱国恤民古稀有。
政暇放情山水间,名胜追寻远携酒。
城南数里琅琊山,胜迹森罗绝尘垢。
太守开宴宾客喧,半是士民半僚友。
太守之乐,乐生民之康宁。
生民之乐,乐太守之贤明。
太守归而悠扬六七里,非太守之真醉。
归述文而垂光千万古,见太守之醒醒。
太守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上下通而政成。
于时禽鸟亦乐其乐,而且非且鸣。
乐事无涯,无可寄情,姑以醉翁名而更名其亭。
太守谓谁,天挺欧阳公于庐陵。
龙图学士滁之守,爱国恤民古稀有。
政暇放情山水间,名胜追寻远携酒。
城南数里琅琊山,胜迹森罗绝尘垢。
太守开宴宾客喧,半是士民半僚友。
太守之乐,乐生民之康宁。
生民之乐,乐太守之贤明。
太守归而悠扬六七里,非太守之真醉。
归述文而垂光千万古,见太守之醒醒。
太守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上下通而政成。
于时禽鸟亦乐其乐,而且非且鸣。
乐事无涯,无可寄情,姑以醉翁名而更名其亭。
太守谓谁,天挺欧阳公于庐陵。
此诗描绘了明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期间,与民同乐,政绩卓著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龙图学士”这一尊称,赞美了欧阳修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更体恤民生疾苦,将百姓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快乐。
诗中提到欧阳修在政务之余,喜欢游历山水,探寻名胜古迹,与宾客一同畅饮,享受自然之美。这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闲适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他与民众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中特别强调了欧阳修的乐民之乐,即他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这种高尚的情操使得百姓也乐于追随他的脚步。
诗的最后部分,通过描述欧阳修归家后,仍心系百姓,继续创作文章,留下千古佳话,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诗中巧妙地运用了“醉翁”这一形象,既指欧阳修在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也暗喻他在政治上的清醒与明智。
整首诗通过对欧阳修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全面形象,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