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崖无树作炊烟,峡内为生也可怜。
探水得柴如宝藏,卖茆成俗满村船。
千崖无树作炊烟,峡内为生也可怜。
探水得柴如宝藏,卖茆成俗满村船。
这首诗描绘了峡内居民艰辛而朴素的生活情景。首句“千崖无树作炊烟”,通过“无树”和“炊烟”暗示了山崖荒凉,人们只能以草木为燃料,生活条件艰苦。次句“峡内为生也可怜”,表达了诗人对峡内居民艰难求生的同情。
第三句“探水得柴如宝藏”,形象地写出当地人对水源和柴火的珍视,将找到柴火视为难得的财富,反映出生活的艰难与资源的匮乏。最后一句“卖茆成俗满村船”,进一步揭示了当地经济状况,茅草是主要的交易物品,以至于卖茅草成为村里的普遍现象,连船只都用来载运这些货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峡内人民在自然环境严酷下的生存状态,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对生活艰辛的深刻理解。
承荐东湖月满船,江城夜色已堪怜。
长宵风雪知谁在,零落山丘又几年。
穗石人稀花易老,鹤峰山近泪如泉。
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