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过桃源》
《重过桃源》全文
明 / 顾应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洞口桃花春复春,山川如旧岁华新。

渔郎去后已迷路,太守来时不见人。

岂识封疆今属晋,止知先世为逃秦。

只因误读渊明记,欲把柴桑乱却真。

(0)
鉴赏

这首《重过桃源》由明代诗人顾应祥所作,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桃花源的奇妙经历与深刻感悟。

首句“洞口桃花春复春”,以桃花盛开、四季轮回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永恒的氛围,暗示着桃花源的神秘与不凡。接着,“山川如旧岁华新”一句,既赞美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与恒常,也暗含了时间流转中的不变与变化,形成了一种对比与思考的空间。

“渔郎去后已迷路,太守来时不见人”两句,通过对比渔郎与太守的探访经历,表达了桃花源的隐秘与难以寻觅,同时也暗示了桃花源中生活的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特性。渔郎的迷路象征着外界的探索者难以真正理解或触及桃花源的精髓,而太守的“不见人”则可能意味着桃花源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外界截然不同,他们或许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非外在的名利与纷扰。

“岂识封疆今属晋,止知先世为逃秦”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桃花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里借用“晋”和“秦”分别代表不同的时代,强调了桃花源作为避世之地的历史悠久和其与外界历史变迁的隔绝。同时,通过“逃秦”这一细节,暗示了桃花源居民逃离战乱、追求和平与自由的初衷。

最后,“只因误读渊明记,欲把柴桑乱却真”两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真实性的反思与追问。诗人意识到,自己可能只是从文字中误解了桃花源的真谛,真正的桃花源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方,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境界,一种超越物质与世俗的追求。通过这一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深度思考。

综上所述,《重过桃源》不仅是一次对桃花源的实地探访,更是一次对自我、对历史、对理想的深刻思考与探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既有诗意又富含哲理的画面。

作者介绍

顾应祥
朝代:明

(1483—1565)明浙江长兴人,字唯贤,号箬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饶州府推官。时乐平知县为桃源洞农民军所执,应祥单身入其营劝说,令竟得释。奔母丧家居十五年,嘉靖中累迁刑部尚书,奏定律例。严嵩专权,应祥以耆旧自居,嵩不悦,以原官出南京,寻致仕,又十二年卒。应祥为王守仁弟子,博学嗜书,九流百家皆识其首尾。尤精算学,有《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弧矢算术》、《授时历撮要》诸书。又作《传习疑录》、《龙溪致知议略》,申其师说。别有《惜阴录》、《南诏事略》、《归田诗选》等。
猜你喜欢

大兄八十初度为重丸后二日直是年以医劳得冠带而楼居南对火珠山

壶公壶对火珠山,寿酒年年菊正团。

近得鲍姑南海艾,火珠山作水晶丸。

(0)

次日复酌于邻舍登飞来山访浮峰上人

瑶榭琼台望转深,红云穿日散轻阴。

天留霁雪教人赏,地放寒梅要客寻。

阅岁已知频改易,逢时何处不登临。

悟来自笑浑多事,何用题诗在碧岑。

(0)

寿王光禄

芳园本自乐嘉宾,况值生朝集庆辰。

皓齿定知翻寿吹,长髯应许并仙人。

飞觞候月心耽夕,抱瓮浇花手占春。

最喜阳和如有意,流葭初动管中尘。

(0)

赠俞参将公

孤城一带海东悬,寇盗经过几处全。

幕府新营开越骑,汉家名将号楼船。

经春若战风云暗,深夜穷追岛屿连。

见说论功应有待,寇恂真欲借明年。

(0)

赋得城山篇为林诸暨公别号

郎官身本是长城,况住城山得胜名。

遥忆诸峰当户列,应如百雉带云平。

松萝自记经行处,水石终悬宴眺情。

寄语移文草堂使,他年身退待功成。

(0)

土菩提

菩提五树百颗悬,但策西功最尔先。

点检小魔空黑豆,糊涂大事有青天。

雀饧晴向珠边结,舍利难飞死后燃。

相伴荒涂行不久,维摩示病巳连年。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