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厌承明出汉京,却耽山水寄高情。
蓝舆行处门人从,竹径穿来郡守惊。
春尽玉潭乘雨泛,日长丹洞眺云生。
闲逢道士书经罢,何似笼鹅别会城。
早厌承明出汉京,却耽山水寄高情。
蓝舆行处门人从,竹径穿来郡守惊。
春尽玉潭乘雨泛,日长丹洞眺云生。
闲逢道士书经罢,何似笼鹅别会城。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远离官场,遁入自然的情景。首句“早厌承明出汉京”,表明诗人厌倦了官场生活,选择离开京城,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接着“却耽山水寄高情”一句,点明了他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精神上的高雅与超脱。
“蓝舆行处门人从,竹径穿来郡守惊”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山林间自由自在行走的情景,随行的门人和突然遇到的郡守都为之惊讶,侧面反映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春尽玉潭乘雨泛,日长丹洞眺云生”描绘了诗人春末时节在玉潭乘舟泛游,夏日里在丹洞中远眺云海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最后,“闲逢道士书经罢,何似笼鹅别会城”两句,以闲适的心情偶遇道士,共同研读经书作为结尾,与开头形成呼应,暗示了诗人不仅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滋养与提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万山建瓴水,直下势悬溜。
而故屈折之,拗怒毒愈厚。
呀然立洞门,夹东气不透。
穿罅鸱鸣箭,殷空牛吼柩。
涛舂堆叠雪,漩撇蹴众绉。
船尾如曳龟,船头仰舒咮。
铿然不受篙,支左先诎右。
中心起镡锷,大声呼疾救。
跳珠湿满身,手与霹雳斗。
负索腰环环,邪许声应候。
朱鹢防退飞,吴象忌反走。
蚁旋磨出险,喃喃口诅咒。
不敢问前滩,惫矣矧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