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作·其四》
《病中作·其四》全文
宋 / 杨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古椿朝菌已忘年,贫病宁须更问天。

石弹不妨随物化,自求鸮炙自应便。

(0)
翻译
古老的椿树下,朝生暮死的菌类早已忘记岁月的流转。
贫困疾病中,又何必再去询问苍天的安排。
注释
古椿:形容长寿的古树。
朝菌:早晨出生,傍晚死亡的菌类,比喻寿命短。
忘年:忘记岁月。
贫病:贫穷和疾病。
宁须:何必需要。
更问天:再向天求助。
石弹:比喻无用或无法改变的事物。
随物化:顺应自然变化而消亡。
自求:自己寻找。
鸮炙:烤鸮肉,古代穷困时的食物。
自应便:自然就合适,自然而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的《病中作(其四)》。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诗人在写作时正处于身体不适、贫病交加的困境之中。开篇“古椿朝菌已忘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淡然,“古椿”指的是古老的椿树,“朝菌”则是早晨的蘑菇,这两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已忘年”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仿佛诗人已经不再在意年华的流失。

接着,“贫病宁须更问天”反映了诗人的困顿与无奈。这里,“贫病”二字直接描绘了诗人当时的窘境,而“宁须更问天”则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质疑和不甘心的态度,似乎在询问上苍为何给予他如此多的磨难。

第三句“石弹不妨随物化”中,“石弹”是指自然界中的石头滚落,其“随物化”则可能暗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接受,同时也可能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超然态度,仿佛在说无论遭遇什么,都要像自然界中事物那样去适应和融入。

最后,“自求鸮炙自应便”中的“鸮炙”,即烤制鸟肉之意,这里可能是诗人表达一种简单的生活愿望,即使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一些基本的温饱。在这句中,“自求”意味着自己努力去追求,而“自应便”则显示了一种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后随遇而安的哲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保持的超然态度和对生活基本需求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杨时
朝代: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感古十四首·其六

楚共将殁,求厉若灵。宋元遗命,楄示刑。

君也知过,臣也守经。千载而下,并仰德馨。

孰与迷复,至死弗醒。

(0)

早入承天门见鸦次韵

喧鸦争入帝城飞,映雾翻林飏曙晖。

宫女乍闻惊梦起,省郎纷逐散朝归。

声传万井含钟杳,影落千门带月稀。

还向昭阳自来去,绿窗凝望重依依。

(0)

入村

出郭方知雾,登舟始辨风。

水生虾眼赤,霞过雁翎红。

浣渚喧游女,芦洲息钓翁。

人家苍翠里,鲜艳一枝枫。

(0)

初冬夜同郝公琰龚散木閒谈

云树萧然丈石居,清罍遥夜荐霜蔬。

佳言屡似飞香屑,往事真如绎故书。

窗外影閒双睡鹤,灯前手冷一编鱼。

寒花瘦竹差相得,白首承明梦亦疏。

(0)

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偿平生酒肉之饷富人子以其谩巳谢绝之意其图必立遭毁裂为蝴蝶化去久矣予慕而拟作之噫童子知羡乌获之鼎不知其不可扛也虽然来丹计粒而食乃其报黑卵必请宵练快自握亦取其意之所趋而巳矣每一图必随景悲歌一首并张打油叫街语也亦取其意而巳矣·其四

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閒看儿童断线时。

(0)

赋得风入四蹄轻·其三

借将从虎物,并去翼龙腓。

戍削才辞枥,崩轰巳破围。

寒呼随踠起,黑旋裹鞍飞。

曾听将军说,双双碎铁衣。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