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身一段,尚残鳞未蜕,乱斑铜绿。
生近洪荒知几代,定孕云雷成茯。
气母蒸时,土山埋处,琥珀消红玉。
有缘相对,石盆青峭岩谷。
曾见古柏精忠,岳王坟畔,断块占星宿。
一例娲皇收不到,五色康干留浴。
九节菖蒲,三山蓬岛,合榜洪崖屋。
镌铭苔背,历陵心事枯木。
龙身一段,尚残鳞未蜕,乱斑铜绿。
生近洪荒知几代,定孕云雷成茯。
气母蒸时,土山埋处,琥珀消红玉。
有缘相对,石盆青峭岩谷。
曾见古柏精忠,岳王坟畔,断块占星宿。
一例娲皇收不到,五色康干留浴。
九节菖蒲,三山蓬岛,合榜洪崖屋。
镌铭苔背,历陵心事枯木。
这首《百字令·松花石》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赵熙所作,以松花石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松花石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沉淀。诗人首先将松花石比作龙身,残留着未蜕的鳞片和斑驳的铜绿,暗示其古老而神秘的来历。接着,他联想到松花石可能孕育于洪荒时代,与云雷共舞,象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松花石的形成过程,如气母蒸腾、土山掩埋,以及琥珀般的质地,形象地展示了其在自然之力下的变化。松花石与石盆、青峭岩谷相映成趣,更显其自然之美。接下来,诗人借古柏的精忠和岳王坟的典故,赋予松花石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象征意义。
松花石未能被女娲收起,却有幸被康乾盛世保留,显示出其不凡的地位。诗人又提及九节菖蒲、三山蓬岛等神话元素,增添了松花石的仙灵之气。最后,诗人感慨地在松花石上镌刻下历史的记忆,如同枯木般承载着历陵的心事,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整体来看,赵熙的这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松花石的生动描绘,寓言式地传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