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旷望之景,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息。"迥潇洒、绝纤尘",展现出环境的开阔与洁净。秋日里,作者骑马或醉游,穿过稀疏的树林,心境渐趋淡泊。远处的烟水云雾,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行人的离愁,这些情感似乎都传递给了现代的人们。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描绘了渔村的简朴和雁群的归宿,更增添了孤独与怀乡之情。岸边的红蓼凋零,湖中的绿萍减少,满目凄凉,词人登高远眺,只见千嶂昏暗,即使无情感也会为之动容。江月似乎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它在黄昏时分升起,照亮了词人的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木兰花慢》通过秦淮河的景色和自然意象,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变迁和对远方的深深思念,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怀旧与孤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