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世两相违,不以无为碍有为。
偶被闲名难免俗,因将黄叶强题诗。
一年好是中秋节,万事能如采菊时。
自古圣贤观出处,只今谁解帝王师。
虽然身世两相违,不以无为碍有为。
偶被闲名难免俗,因将黄叶强题诗。
一年好是中秋节,万事能如采菊时。
自古圣贤观出处,只今谁解帝王师。
这首诗《和上官右史韵》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洞察。
首联“虽然身世两相违,不以无为碍有为”,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自身命运与世俗观念之间矛盾的思考。他强调了个人价值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并指出不应让外界的无为观念束缚自己的有为行动,体现了诗人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颔联“偶被闲名难免俗,因将黄叶强题诗”,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名声与世俗的见解。他提到偶然获得的虚名并不能真正摆脱世俗的束缚,反而可能成为枷锁。因此,他选择以黄叶为题,借诗抒怀,寻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颈联“一年好是中秋节,万事能如采菊时”,诗人将自然界的美好瞬间与人生的追求相联系,以中秋节的团圆与丰收,以及采菊时的宁静与自在,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和与生活满足的向往。
尾联“自古圣贤观出处,只今谁解帝王师”,诗人回顾历史,指出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曾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最终成就非凡。然而,在当今时代,又有谁能成为帝王的老师,引领社会走向正道?这一问句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以及对道德领袖缺失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现象及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浮云有聚散,山色无古今。
床头黄金不足贵,惟有管鲍情何深。
与君久相别,相见还复离。
鸿鹄肆远志,燕雀焉能知。
君不见发白难再黑,水清终可浑。
向来朋旧半存没,只今世态徒纷纭。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
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
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
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
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