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其四》
《偈·其四》全文
唐 / 契此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0)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一尊无形的佛像。诗人巧妙地将佛性与世间万物联系起来,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纯净自在的境界。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开篇即点明主题,佛并非外在之物,而是一种内在的觉悟与智慧,常人难以察觉。这种佛性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却往往被忽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说明真正的佛性无需外在形式的塑造或装饰,它自然存在,无需人为加工。这反映了佛教中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强调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进一步强调佛性的纯粹,不依赖于任何物质的修饰,它本身就是光明与清净的象征。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佛性的不可捉摸与永恒不变。人的智慧无法完全描绘出佛性的全貌,而邪恶也无法侵犯它,突显了佛性的神圣与不可侵犯。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描述了佛性与生俱来,其本质就是清净与自然,不需要通过任何外力去擦拭或净化。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最后一句揭示了佛性的无限与普遍,即使是一个个体,其内在的佛性也能化现为无数化身,普渡众生,体现了佛教中的大乘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佛性的本质与意义,引导人们从内心深处寻找并体验那份纯净与智慧,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宗教启示。

作者介绍

契此
朝代:唐

猜你喜欢

送十瓜十梅易十竹于郑一

十瓜十梅得十竹,君应笑我喜可掬。

芳华春育岂凡同,苦节冬藏惟劲独。

取才要记自高台,著实能忘本深谷。

寄谢悠悠莫惊嗤,草木无情山涧绿。

(0)

和校官

识赏调固佳,咏叹心愈转。

载吟复载啸,我亦为之衍。

至味寄和平,浮辞谢雕篆。

因思交断金,是必德胜琏。

方来二三友,往往钱万选。

主人好事者,托兴每不浅。

坐令浣花翁,索酒望云巘。

淋漓颠倒间,感旧或未免。

薰风吹壶觞,落日照盘馔。

沟流水声远,虑淡物自遣。

(0)

晴窗

晴窗已晨炊,趺坐焚清香。

泥炉拥瓦缶,熟此蟹眼汤。

茶甘泛松实,舌本味亦长。

温乎气忽平,兀然梦相忘。

(0)

赠潘德久舍人

閒常喜哦诗,逢君了无句。

岂不有所思,盖噤莫敢吐。

朅来吴山头,汩没时日度。

悠悠众交情,往往半亲故。

积阴盛暑寒,栖迟一筦库。

君侯谪仙人,邂逅辱雅顾。

杯行阅新编,指点尽韶濩。

不谓正始馀,得此诸老趣。

慇勤复招唤,倾倒所藏聚。

法书多海岳,挂壁遍毫素。

中间出娉婷,清声彩云驻。

倒指不数人,百年几相遇。

昨朝高轩过,隘巷亦惊謼。

瓷瓯茗叶煎,石鼎柏子炷。

幽窗坐谈久,不觉晚横雾。

感君厚意长,因之写欣慕。

工夫未平夷,漫以怀抱赋。

转庵法眼正,逢场到朝路。

终当入林密,共结茅屋住。

安心参活法,一涤尘土污。

(0)

送十哥归宣城

送子归何许,家在宛水边。

相看敬亭在,凤凰应相连。

松楸郁已拱,我老心凄然。

乃祖儒业盛,尔父还能贤。

汝复举进士,笔势方翩翩。

六年北阙场,一笑两周旋。

道旧感存没,离怀偶成篇。

功名有康庄,少壮宜加鞭。

(0)

十二月旦禅月台问梅

山台见疏梅,野气挟寒力。

春从花际来,晃漾水南北。

吟边人已深,妙处我已得。

雁裂一声中,苍然起暮色。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