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乱中杂感五首·其三汉族》
《乱中杂感五首·其三汉族》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汉武逐匈奴,乃有汉族称。

唐人伐高丽,故号相频仍。

岂其中夏主,直待刘邦兴。

愚人论种族,但见僭无徵。

五胡乱晋末,子孙犹绳绳。

匈奴祖夏后,史书良足凭。

(0)
鉴赏

此诗《乱中杂感五首(其三)汉族》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历史事件与民族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的深刻思考。

首句“汉武逐匈奴,乃有汉族称”,开篇即以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历史事件,引出汉族名称的由来,暗示了汉族形成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的互动与融合。接着,“唐人伐高丽,故号相频仍”则进一步阐述了汉族在历史上的扩张与演变,通过对外部力量的征服与吸收,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岂其中夏主,直待刘邦兴”一句,将话题转向了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提出疑问:难道只有在刘邦兴起时,汉族才成为主导?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汉族发展脉络的一种反思,强调了汉族并非单一民族的简单聚合,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融合。

“愚人论种族,但见僭无徵”则批评了那些仅从表面现象出发,忽视历史复杂性和多元性的人,指出他们对民族关系的理解过于肤浅,缺乏深入的历史洞察。

最后,“五胡乱晋末,子孙犹绳绳。匈奴祖夏后,史书良足凭”总结了历史上的民族冲突与融合,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尽管汉族面临外来民族的冲击,但最终仍然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引用史书中关于匈奴与夏后氏的记载,强调了历史文献在理解民族关系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展现了作者对汉族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历史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民族融合与历史变迁的思考,也体现了对历史文献价值的重视,以及对当下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关切。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题狄梁公望云思亲

求忠于孝古难全,此道梁公率所天。

云蔼翠微亲在望,日升湖海国重延。

立身行道忠之本,将顺匡扶孝是原。

莫笑先生宋儒语,唐虞世界只如然。

(0)

将进酒郊居作

将进酒,发浩歌。人生各有欲,随分得天和。

驷马带倾覆,忧患恒苦多。

光阴总付忙里过,花月笑人当奈何。

劝君但醉金叵罗。

(0)

羊城示同志·其三

嗟予昏昏,幼诵古文。日迈月征,四十无闻。

诸子我从,惭赧何云。

(0)

寄谭李二山人

玉露萧森肺病苏,依依松桂散平芜。

中天未觉瑶台迥,永夜俄惊海日呼。

地折银河千派尽,风回铜柱万山孤。

乘空拟附双云鹤,致汝高阳旧酒徒。

(0)

东昌舟夜寄叶化甫

征途瞻上国,秋尽度聊城。

葭露迎船重,萤光带月明。

江山违夙约,诗酒尚虚名。

想到茆溪上,翛然笑独醒。

(0)

海珠寺谒李忠简公祠

沧江万顷一珠浮,灯火长缘学士留。

绝代文章推大雅,千年砥柱在中流。

风清瑶岛僧钟出,岸夹桃花水榭幽。

潮去潮来人事改,还同清献表南洲。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