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飞来又一峰。何人雕琢就?夺天工。
四时风雨气空濛。砚屏侧,疑欲起蛟龙。
蓄石傲坡翁。仇池虽有色,响难同。
南州孺子乐其中。不须拜,好友愿相从。
是处飞来又一峰。何人雕琢就?夺天工。
四时风雨气空濛。砚屏侧,疑欲起蛟龙。
蓄石傲坡翁。仇池虽有色,响难同。
南州孺子乐其中。不须拜,好友愿相从。
这首《小重山·咏徐用王斋中灵壁石》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钱肃润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壁石的奇美与独特魅力。
首先,“是处飞来又一峰”,开篇即以生动的景象引入,仿佛灵壁石从天际飞来,独树一帜,展现出其非凡的自然造化之美。接下来,“何人雕琢就?夺天工”,赞叹这石之形态,非人力所能及,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凸显出其天然之妙。
“四时风雨气空濛”一句,描绘了灵壁石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无论是春雨绵绵,还是夏日炎炎,或是秋风萧瑟,或是冬雪皑皑,石上都弥漫着一种空灵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四季更迭的气息。
“砚屏侧,疑欲起蛟龙”,将灵壁石比作砚屏的一角,想象它似乎蕴藏着力量,随时可能唤醒沉睡的蛟龙,进一步强化了石的神秘与活力。而“蓄石傲坡翁”则表达了对石的独立与高傲,即使置于山坡之上,也自有一番傲骨。
“仇池虽有色,响难同”,这里提到的“仇池”可能是指另一种石头,通过对比,强调了灵壁石独特的色彩与声音,难以被其他石头所替代。最后,“南州孺子乐其中。不须拜,好友愿相从”,表达了对石的喜爱之情,认为即使是南州的孩童也能从中找到乐趣,无需特意去膜拜,只要愿意,朋友就能一同欣赏这份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灵壁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艺术价值,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周郎早岁才名重,华屋连云接飞栋。
却耽野趣爱幽栖,种竹回环结成洞。
洞中坐客虽不多,洞中车马长相过。
微风敲玉郁清爽,湿烟环翠涵清和。
石峰嵯峨俨宾主,紫苔带得春前雨。
翡翠晴连覆酒杯,琅玕日长添诗句。
簟纹如水形神清,万叶为屋竿为楹。
朱光不到失昏昼,六月髣髴闻秋声。
嗟我村居逼樵舍,此居稍觉情缘寡。
正拟相从共笑歌,不缘一看匆匆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