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不为红尘扫,仙窦玲珑自天巧。
或开或合谁主张,元气淋漓出蓬岛。
压服坡陀万象高,平铺练带三江绕。
水西接轸到斜阳,勒马回□问迟早。
不见真仙只为仙,犹嫌秃发头颅老。
三生岂必石点头,三晋何□石言好。
行先之后更几人,龙奔虎噬争云扰。
吴山但见楚山高,岂知砥柱千金宝。
山崩雨蚀不知年,各得帡幪各相□。
出门小吏惊且呼,虔州刺史心生恼。
急著归鞭信马蹄,春风犹带兰香草。
烧灯更上郁孤台,吴楚东西春未了。
山灵不为红尘扫,仙窦玲珑自天巧。
或开或合谁主张,元气淋漓出蓬岛。
压服坡陀万象高,平铺练带三江绕。
水西接轸到斜阳,勒马回□问迟早。
不见真仙只为仙,犹嫌秃发头颅老。
三生岂必石点头,三晋何□石言好。
行先之后更几人,龙奔虎噬争云扰。
吴山但见楚山高,岂知砥柱千金宝。
山崩雨蚀不知年,各得帡幪各相□。
出门小吏惊且呼,虔州刺史心生恼。
急著归鞭信马蹄,春风犹带兰香草。
烧灯更上郁孤台,吴楚东西春未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之士的山中隐居生活,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超凡脱俗之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练,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山灵不为红尘扫,仙窦玲珑自天巧”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与自然之美的欣赏,将山中清幽比作仙窦,展示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态度。接着“或开或合谁主张,元气淋漓出蓬岛”则描绘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和生命力,如同蓬莱之岛般超凡脱俗。
在“压服坡陀万象高,平铺练带三江绕”中,诗人以壮观的景色展示了山川的雄伟与自然界的辽阔。接下来的“水西接轸到斜阳,勒马回问迟早”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急切。
随后的“不见真仙只为仙,犹嫌秃发头颅老”表达了对长生不老之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中无法达到仙境的无奈。紧接着的“三生岂必石点头,三晋何言石言好”则是对生命和时间的一种哲学思考。
“行先之后更几人,龙奔虎噬争云扰”这一部分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景象,与前文中的宁静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诗人的笔法转换,情感也随之深化。
在“吴山但见楚山高,岂知砥柱千金宝”中,诗人通过对山川高度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着对于隐藏于世间的真理和宝贵事物的探寻。
“山崩雨蚀不知年,各得帡幪各相望”则是时间流逝与自然变化的一种写照,其中“各得帡幪各相望”更显露出一种人世间的孤独感和对彼此关注的渴望。
最后,“出门小吏惊且呼,虔州刺史心生恼。急著归鞭信马蹄,春风犹带兰香草。烧灯更上郁孤台,吴楚东西春未了”一段,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急切返回到心灵所向往之地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的描绘和对仙境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小雨湿残花,回风振芳草。
胜游宜及时,嘉此春物好。
萧然二三子,散策穷杳眇。
招提枕郊头,殿阁出林表。
中有王屋泉,一酌百虑澡。
踟蹰古城隅,幽径通翠筱。
嗟予阻追陪,正坐尘事绕。
衣冠方北渡,亲故幸非少。
客情终念归,回首云缥缈。
遥怜松菊荒,仰羡鹳鹤矫。
园田诚可乐,鼙鼓尚惊扰。
何当终素心,永叹忧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