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寒二首·其二》
《春寒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漠漠阴还合,迢迢日自长。

云容将雨露,山意自风霜。

栏甲青辞土,园枝笑倚墙。

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

(0)
注释
漠漠:形容阴霾密布的样子。
迢迢:形容日长或路远。
云容:云彩的形态和颜色。
山意:山的意境,指山的气象。
栏甲:栏杆上的植物。
园枝:花园里的树枝。
薄寒:轻微的寒冷。
春雨:春天的雨水。
池塘:水塘。
翻译
阴霾渐渐散去又聚拢,漫长的日子独自延伸。
云彩带着雨露的气息,山峦透露出经受过风霜的坚韧。
栏杆上的植物青翠欲滴,仿佛告别土壤,枝条欢快地靠在墙上。
微寒还能持续多久?春天的雨水已满溢池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初醒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静谧。"漠漠阴还合"表达了晨雾渐渐散去的景象,而"迢迢日自长"则透露了春天白昼渐长的信息。诗人通过"云容将雨露,山意自风霜"一句,描绘出大自然中云朵携带着雨水,山峦承受着微冷风霜的场景,渲染出一种淡淡的春寒气息。

接下来的"栏甲青辞土,园枝笑倚墙"则是对庭院景色的描写。"栏甲"指的是雕饰精美的栏杆,而"青辞土"则暗示了春天草木复苏之情。"园枝"即园中的花枝,它们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笑着依偎在墙边,这里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发又不失灵动的景象。

最后一句"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则是对春日微冷气温和春雨的描写。诗人通过问句"薄寒能几许"表达了对春寒程度的好奇,而"春雨满池塘"则直接展现了春季雨水充盈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通过细腻的描写捕捉到了春天初醒时的大自然面貌,以及那种淡淡的寒意与生机勃发之间微妙的平衡。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悼妓

赤板桥西小竹篱,槿花还似去年时。

淡黄衫子浑无色,肠断丁香画雀儿。

(0)

己亥岁感事

正闻青犊起葭萌,又报黄巾犯汉营。

岂是将皆无上略,直疑天自弃苍生。

瓜沙旧戍犹传檄,吴楚新春已废耕。

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0)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

欲怆峨嵋别,中宵寝不能。

听残池上雨,吟尽枕前灯。

失计方期隐,修心未到僧。

云门一万里,应笑又担簦。

(0)

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遥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0)

杂曲歌辞.游子吟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嵚。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0)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

飘白霓,挂丹梯。

应从织女机边落,不遣浔阳湖向西。

火雷劈山珠喷日,五老峰前九江溢。

九江悠悠万古情,古人行尽今人行。

老人也欲上山去,上个深山无姓名。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