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娑不掩伤时泪,每对中流发浩歌。
衡岳耸对惊夏雨,湘江风起皱春波。
增从八桂瞻文范,且喜三车蕴太和。
酬答未能还奉约,山花争发可相过。
袈娑不掩伤时泪,每对中流发浩歌。
衡岳耸对惊夏雨,湘江风起皱春波。
增从八桂瞻文范,且喜三车蕴太和。
酬答未能还奉约,山花争发可相过。
此诗由清末至近现代初的巨赞大师所作,名为《汨罗张健甫先生以古风见赠,雅健雄深未能和也,勉成七律一章报之》。诗中以汨罗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张健甫先生赠诗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时事的关切与忧虑。
首联“袈裟不掩伤时泪,每对中流发浩歌”,诗人以袈裟象征内心的悲痛,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他虽无法掩饰内心的情感,却依然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对时代的感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袈裟与伤时泪相结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颔联“衡岳耸对惊夏雨,湘江风起皱春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绪。衡岳的巍峨与夏雨的惊动,湘江的微风与春波的涟漪,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寓意着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颈联“增从八桂瞻文范,且喜三车蕴太和”,诗人提到从广西(八桂之地)汲取文化精髓,并且对张健甫先生的才华表示赞赏。同时,“三车”可能暗指古代的车马,此处或有引申义,象征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一联既是对张健甫先生才学的肯定,也是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待。
尾联“酬答未能还奉约,山花争发可相过”,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及时回赠张健甫先生的诗作而感到遗憾,但又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与张健甫先生相聚,共享山花烂漫的美好时光。这一联充满了友情的温暖与期待,体现了诗人与张健甫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体现了其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文化的热爱。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的赞美,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危楼据绝顶,雨歇烟空濛。
檐际缩馀溜,林杪悬长虹。
入门僧罢参,袅袅西堂钟。
洗药供白佛,㸐蔬饭青童。
谭久溅花雨,坐深吹竹风。
时闻百泉响,远出西涧中。
群喧转成寂,众象皆为空。
夜明山鸟惊,月挂前溪松。
澹澹香霭没,微微殿角东。
孤吟烛隐绿,短睡镫留红。
愿言谢尘鞅,常此对支公。
今宵石床梦,梦过东西峰。
观音岩畔波初起,银涛直泻天万里。
怡亭寂寞山月高,空馀断碣沈江底。
大书深刻永泰年,铭者裴虬笔如椽。
李莒八分阳冰篆,卿云采绚星珠联。吁嗟乎!
世事白衣幻苍狗,陇西词客今何有。
武昌江上片石存,遂使姓名长不朽。
君不见,嘉祐七年上泉书,苔纹剥蠹沦瓦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