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心忧万国,端居在穆清。
玄功致海晏,锡宴表文明。
恩属重阳节,雨应此时晴。
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
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
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
圣心忧万国,端居在穆清。
玄功致海晏,锡宴表文明。
恩属重阳节,雨应此时晴。
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
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
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扬皇帝德政、庆祝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的宫廷宴会诗。
“圣心忧万国,端居在穆清。”两句表明皇帝的心怀宽广,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与关爱。"端居在穆清"则描绘了皇帝平日里的简朴生活,"穆清"意味着高洁和清净。
“玄功致海晏,锡宴表文明。”这里的"玄功"指的是皇帝修炼内丹之道,或可解为深厚的德行;"致海晏"则是形容这些功德如同太平盛世一样广泛而持久。"锡宴"即赐予宴会,表明皇帝对臣子的恩惠;"文明"指的是文化和礼仪的光辉。
“恩属重阳节,雨应此时晴。”这两句写的是皇帝的恩泽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日子里显现出来,同时天气也适时变得晴朗,这是对皇帝德政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寒菊"指的是秋季的菊花,即使在寒冷中仍能绽放;"池苑"则可能是指御苑之中的池塘。"高树出宫城"描写了皇宫周围环境的美丽。
“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这里描述的是宴会上的盛况和对臣子的教诲。"捧藻"指的是用鲜花或香草作为贺礼;"千官处"则是宴会场所,众多朝廷官员云集一堂;"垂戒百王程"表明皇帝以身作则,对后世君主留下了治国的典范。
最后,“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诗人回忆起往昔盛大的宴会场面,自己也谦逊地称自己的才华平庸,只能以歌颂的声音来表达对皇帝的敬仰和庆祝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和深情的颂扬,展现了皇帝德高望重、国泰民安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对于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时代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