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从何处起来迟,点破青山一字飞。
更好小舟蓬下听,过云斜日未须归。
鹭从何处起来迟,点破青山一字飞。
更好小舟蓬下听,过云斜日未须归。
这首宋朝黄裳所作的《江上》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面上的一幅生动画面。
首句“鹭从何处起来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迟”字,不仅描绘了鹭鸟缓缓起飞的情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等待的意味。鹭鸟的突然出现打破了江面的宁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动态之美。
次句“点破青山一字飞”,通过“点破”和“一字飞”的形象比喻,将鹭鸟飞翔的姿态与远处的青山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鹭鸟如同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与青山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后两句“更好小舟蓬下听,过云斜日未须归”,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诗人邀请读者想象自己坐在小舟之上,于蓬下聆听风声、鸟鸣与水波轻拍的声音,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同时,通过“过云斜日”这一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壮丽,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诗人并未急于让读者归去,而是鼓励人们在此刻停留,细细品味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巧妙处理,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千涛跃江千叠山,晴烟笼山山吐烟。
与君拄笏聊骋望,但见一气长苍然。
细看云腰出矮屋,复有木末奔寒泉。
渔网迎阳罥小港,布帆吹籁弥平川。
王家禁脔得此景,骨格迥出荆关前。
胸中八九小云梦,笔底万顷沧浪天。
眉山学士高兴发,秀句欲夺春江妍。
以兹不爱玉堂美,去买阳羡山中田。
此图此歌有神护,小住人间四百年。
摩挲绢素开黯淡,飞舞醉墨藏便娟。
卧游斋头一展看,恍若身对湘巫眠。
鼎湖髯挂都尉去,学士亦作芙蓉城内仙。
邹阳后身薄自晓,舍我谁结三生缘。
呜呼江烟幻灭在俄顷,万古不废王苏篇。
《题王晋卿烟江叠嶂图苏子瞻歌后仍用苏韵》【明·王世贞】千涛跃江千叠山,晴烟笼山山吐烟。与君拄笏聊骋望,但见一气长苍然。细看云腰出矮屋,复有木末奔寒泉。渔网迎阳罥小港,布帆吹籁弥平川。王家禁脔得此景,骨格迥出荆关前。胸中八九小云梦,笔底万顷沧浪天。眉山学士高兴发,秀句欲夺春江妍。以兹不爱玉堂美,去买阳羡山中田。此图此歌有神护,小住人间四百年。摩挲绢素开黯淡,飞舞醉墨藏便娟。卧游斋头一展看,恍若身对湘巫眠。鼎湖髯挂都尉去,学士亦作芙蓉城内仙。邹阳后身薄自晓,舍我谁结三生缘。呜呼江烟幻灭在俄顷,万古不废王苏篇。
https://shici.929r.com/shici/jNrtP6Mg.html
蓟门十月玄风起,吹尘夜合滹沱水。
似猬还应缩马毛,先车竟复纷狐趾。
岁暮天涯已足愁,何当雨雪重淹留。
沾裘起粟声频禁,龟手垂鞭冻不收。
慄慄危桥冰柱折,遥遥孤戍铜龙咽。
江头已断河伯书,海上能凋使臣节。
蓟门道旁烟火微,蓟门城中有光辉。
流苏凤暖胡姬馆,韎韐貂轻公子衣。
百盏深巡浑不醉,千场纵猎未言归。
复有董仇持汉权,邀迎戚里罄交欢。
解以重帏违昼夜,能将炙手变炎寒。
此时谁惜空门卧,此际谁歌行路难。
雨雪偏摧蓟门客,丈夫毋为厌偪侧。
不见临河征戍儿,暮枕雕戈照霜色。
文翁信其真,履坦物不隔。
许老初耿介,晚负长舆癖。
通蔽虽互妨,典刑尚可则。
元朗业任侠,声酒恣所适。
翩翩梁公子,养交不忘饰。
子传青云姿,杜门事探索。
如何中天谪,病使心志易。
沈生慕落拓,王子工便辟。
此曹富词源,兼多善酒德。
年命一朝倾,转盼成陈迹。
奄忽邺中论,恻怆山阳笛。
神往形随敝,人生非金石。
逝者不须臾,存者亦瞬息。
安能使不悲,长悲竟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