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山色好,不似未晴时。
路转沙汀出,桥回榉柳移。
群山来衮衮,积水去披披。
云叶多奇态,蘋花弄晚姿。
人家机杼急,野寺鼓钟迟。
欲去不得去,冥搜足此诗。
今朝山色好,不似未晴时。
路转沙汀出,桥回榉柳移。
群山来衮衮,积水去披披。
云叶多奇态,蘋花弄晚姿。
人家机杼急,野寺鼓钟迟。
欲去不得去,冥搜足此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比未晴时景象与现在的不同,展现了自然界在雨过天晴之后的美丽景色。开篇两句“今朝山色好,不似未晴时”表明山色的变化,未晴时可能蒙蒙胧胧,而今朝则清晰可见,山色显得更加鲜明。
接下来的“路转沙汀出,桥回榉柳移”则描绘了雨后的河流与桥梁的景象。道路在曲折中展现,桥梁随着树木的摇曳而似乎也在移动,这是对动态美的一种捕捉。
“群山来衮衮,积水去披披”则写出了雨后山川的恢宏气势。群山如同巨兽般走来,而积水则像长发一般流淌。这两句增强了景象的动态感和空间感。
“云叶多奇态,蘋花弄晚姿”一段,则是对天空与地面植物的描绘。云朵变幻莫测,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而水面的蓉花在傍晚时分散发出它们最后的光彩。
“人家机杼急,野寺鼓钟迟”一句,则是对人间生活的点睛之笔。人们在雨后的忙碌与寺院中悠扬的钟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环境下的人生状态。
最后,“欲去不得去,冥搜足此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美景,不忍离去的心情,以及通过诗歌来尽情享受和记录这种美好时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