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三》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三》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绿阴团里和吟声,幽事相关雨未晴。

莫把越秦分异见,要知李杜是同盟。

提壶沽酒墙头报,布谷催耕屋背鸣。

满目云山犹好在,何时鸡黍荐藜羹。

(0)
注释
绿阴:浓密的树荫。
和吟声:和谐的吟诵声。
越秦:古代两个地域名,这里泛指不同地区。
李杜:李白和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提壶:古代盛酒的器皿。
鸡黍:农家简朴的饭菜,鸡和小米。
藜羹:用藜菜做的汤,代指粗食。
翻译
绿荫丛中回荡着吟诵声,雨后的幽静与诗事相连。
不要只看到秦越之间的差异,要知道李白杜甫曾是诗歌的伙伴。
提着酒壶买酒的人在墙头通报,布谷鸟在屋后催促农耕。
满眼的山川依旧美好,何时能邀请好友共享粗茶淡饭。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绿阴团里和吟声”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浓密的树荫下吟诗作对,声音和谐,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次句“幽事相关雨未晴”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湿润和静谧,连绵的雨水似乎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第三句“莫把越秦分异见”表达了诗人对于地域差异的超越,暗示朋友之间不应因地域不同而产生隔阂,强调了友情的广泛和包容。第四句“要知李杜是同盟”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典故,表明他们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作为文学巨匠的精神是相通的,借此鼓励朋友共同追求诗歌的高雅境界。

第五、六句“提壶沽酒墙头报,布谷催耕屋背鸣”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如买酒的热闹场景和布谷鸟的啼鸣,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生机,也寓含着时光流转和农事活动的节奏。

最后一句“满目云山犹好在,何时鸡黍荐藜羹”以自然景色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相聚共享粗茶淡饭的美好期待,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寄意,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允迪和诗吝茶弗出而约以棋取之再次韵

仙人烂柯山,坐隐多奇方。

我昔梦见之,正争紫罗囊。

岂独寸筦窥,固已一脔尝。

至今不语妙,了了皆中藏。

陋哉王积薪,亦复干帝皇。

远矣羊玄保,恨不同闾乡。

谁与子方子,忽作斗鸡昂。

居然镗其鼓,甚矣子之昌。

吾师乃庖丁,未尝婴刃芒。

遥知吾发短,不必终缨长。

明朝受敌降,筑坛千步强。

沙溪委道周,北苑陈中堂。

想复闻我言,怒欲奋臂当。

竟无百胜策,空有九回肠。

(0)

夜行见怀

家无儋石储,日费千钟饮。

避谤醉为乡,嗜眠书作枕。

忘机鸟已驯,有道鱼不淰。

栖迟天一涯,浪漫岁三稔。

日月渐悠悠,肺肠空凛凛。

平生师孔孟,夙昔陋颜沈。

膺门感恩义,哙等荷题品。

报德力未能,量己事已审。

新诗辱雕镌,浩叹忘食寝。

但愿酒不空,何事文如锦。

(0)

次韵杜公美赠张永锡

平生喜交游,臭味在笔墨。

身居大梁下,家寄黄河北。

异哉长安市,一日见双璧。

相逢尘埃中,过眼我独识。

从今裋褐姿,不复憔悴色。

更复许言诗,赐也当避席。

(0)

句·其十三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同韩寿暗偷香。

(0)

句·其十二

姚黄魏紫莫相猜。

(0)

句·其八

千点落花乱春思,杜宇一声生客愁。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