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经盘石坐,下有暗泉过。
受月苔阴少,分云竹色多。
幽岩答樵斧,小屋见渔蓑。
不浅沧浪兴,风尘可奈何。
偶经盘石坐,下有暗泉过。
受月苔阴少,分云竹色多。
幽岩答樵斧,小屋见渔蓑。
不浅沧浪兴,风尘可奈何。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过冶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间景象。首句“偶经盘石坐”,诗人偶然路过,选择在一块大石上坐下,展现了他随性的行踪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下有暗泉过”,点出山泉在岩石之下悄然流过,增添了环境的神秘感。
“受月苔阴少,分云竹色多”两句,通过月光洒在青苔上,以及竹林间云雾缭绕的色彩变化,描绘了夜晚山间的宁静与光影之美。诗人运用“受月”和“分云”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出月光穿透竹林,云雾在竹叶间流动的画面。
“幽岩答樵斧,小屋见渔蓑”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的细节,樵夫的斧声回应着山谷的空旷,远处的小屋则透露出渔夫的生活痕迹,增添了田园诗意。
最后,“不浅沧浪兴,风尘可奈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纷扰的无奈。诗人借过冶泉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泉、月色、竹影和山居生活,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喧嚣的淡淡疏离。
昆山老叟仙中人,清和洒落无纤尘。
平生富贵不足道,笔挽造化回阳春。
坡真可妙真堪惜,老息森严露形迹。
鸥波亭外寂无人,九龙山气凌秋碧。
山气凌秋势薄天,凝云挟雾快腾骞。
巉岩峭壁几千仞,此老直欲穷其巅。
金闺琐闼瀛洲路,宣德年来誇独步。
名高价重不复疑,世间托笔应无数。
枝干依稀丛叶同,天机妙解却难工。
就中一片飞白石,烂然琢玉寒玲珑。
蹇予最好潇湘景,见画令人发深省。
曲处疑闻爽籁生,深中似觉阴风冷。
深曲低昂路郁纡,幽情欲尽似还馀。
三湘逐客归来未,二女游魂今在无。
从来能事不受迫,醉里兰亭难再得。
使君此幅自何来,万金宝剑连城璧。
半窗疏影对愁眠,斑管春寒诗思牵。
玉蝉吟吸鹧鸪雨,文绡细簇玻璃烟。
却思京国频相见,自谓相求当不厌。
岂料公归绿野堂,至今误我鹅溪绢。
江南菉竹漫成林,山县鸣琴白昼阴。
他日使君江北去,披图应忆岁寒心。
《夏仲昭万竹图为师知县题》【明·张宁】昆山老叟仙中人,清和洒落无纤尘。平生富贵不足道,笔挽造化回阳春。坡真可妙真堪惜,老息森严露形迹。鸥波亭外寂无人,九龙山气凌秋碧。山气凌秋势薄天,凝云挟雾快腾骞。巉岩峭壁几千仞,此老直欲穷其巅。金闺琐闼瀛洲路,宣德年来誇独步。名高价重不复疑,世间托笔应无数。枝干依稀丛叶同,天机妙解却难工。就中一片飞白石,烂然琢玉寒玲珑。蹇予最好潇湘景,见画令人发深省。曲处疑闻爽籁生,深中似觉阴风冷。深曲低昂路郁纡,幽情欲尽似还馀。三湘逐客归来未,二女游魂今在无。从来能事不受迫,醉里兰亭难再得。使君此幅自何来,万金宝剑连城璧。半窗疏影对愁眠,斑管春寒诗思牵。玉蝉吟吸鹧鸪雨,文绡细簇玻璃烟。却思京国频相见,自谓相求当不厌。岂料公归绿野堂,至今误我鹅溪绢。江南菉竹漫成林,山县鸣琴白昼阴。他日使君江北去,披图应忆岁寒心。
https://shici.929r.com/shici/Dp2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