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二首·其二》
《感兴二首·其二》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0)
注释
鱼能深入:鱼有潜游深水的能力。
宁忧钓:不必担忧被钓鱼者捕捉。
鸟解高飞:鸟懂得高飞的技巧。
岂触罗:不会轻易碰到捕鸟的罗网。
炙手:形容权势炙手可热。
噬脐何:比喻后悔无用,如同咬自己的肚脐。
尊前:酒席前,代指宴饮场合。
猩猩血:象征珍贵或牺牲。
幕上:帷幕后,代指权力机构。
燕燕窠:燕子的巢穴,喻指安逸之地。
记取:记住。
世间自取苦人多:人们常常自己给自己带来痛苦。
翻译
鱼儿能潜入深水自然不必担忧垂钓之患,鸟儿会高飞就不会碰到罗网。
追逐权势的人争先恐后,到头来却可能后悔莫及,如同咬脐自嘲般无济于事。
在酒席前骗取猩猩的鲜血以博取欢心,躲在帷幕后贪图安逸如同燕子筑巢。
我有一句话你务必记住:世间自找苦吃的人实在太多。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感兴二首(其二)》,表达了对现实不公和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鱼鸟各安其所、自由自在与人类相反的人生困境。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这两句以鱼和鸟为例,形象地展示了它们不受外界束缚的自由状态。这里的“钓”指渔网,“罗”则是捕鸟的工具。这两句通过自然界中生物自由自在的景象,反衬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和束缚。

“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接下来的这两句,则描写了人们在困难或灾害到来时争相逃生,以及事后懊悔无策的情形。“热”字这里可能隐喻战争、疫病等紧急状况,“炙手”则是比喻抢先逃脱之举。诗人通过这种极端的场景,表达了面对困境时人类无力的悲哀。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权贵与平民的对比。“尊前”指的是权势之人的生活,“猩猩血”可能是某种珍贵药材或特权享受。而“幕上”和“燕燕窠”则是一般人在简陋住所中寻求安慰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最后,“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这两句是诗人的感叹和警语。诗人希望读者记住,他所表达的是一个普遍真理:在这个世界上,不幸和痛苦的人很多,而这些痛苦往往是由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人类生活中的困境与不平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苦难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病中忆坦夫兄

共脱壬辰乱,他乡见愈亲。

论才唯有子,知己更无人。

避世相看老,通家未拟贫。

竹林平日约,早晚得为邻。

(0)

西陵

望眼凭高入杳冥,偶随飞鸟到西陵。

波声冷撼苍厓石,霜气晨凝老树冰。

自谓摸金神可侮,岂知破冢鬼还憎。

却怜横槊英雄志,留与诗人说废兴。

(0)

长安早发

行李匆匆浐水头,雨馀凉气动新秋。

五更马上还家梦,先逐西风到晋州。

(0)

病后赠姚仲宽居士

寂寂柴关昼不开,虚檐独步意徘徊。

百年素业南柯梦,一寸丹心古鼎灰。

野老相过聊问讯,溪禽近啄不惊猜。

好奇谁是刘公子,肯为扬雄载酒来。

(0)

和李子微村居二首·其一

健羡南溪老,幽居水石间。

心无尘事汩,身与白云閒。

院静深藏竹,墙低易得山。蒲团香一炷,花落鸟??。

(0)

寄元裕之

朔云阴雪晚重重,日入寒芜塞草空。

沂水东回无去翼,天山南断有哀鸿。

三年远别交情外,一夜相思客梦中。

明日关河对双泪,祇将幽愤寄秋风。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