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斗大山之陬,健儿十万横戈矛。
三更传谕徵马草,里胥持符下乡堡。
排户输草行给钱,小民汗血官犹怜。
眼看刍草如山积,城中载运夜不眠。
谁知刍草散满野,竞刈新麦来秣马。
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
荒城斗大山之陬,健儿十万横戈矛。
三更传谕徵马草,里胥持符下乡堡。
排户输草行给钱,小民汗血官犹怜。
眼看刍草如山积,城中载运夜不眠。
谁知刍草散满野,竞刈新麦来秣马。
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
这首清代黎承忠的《马草行》描绘了一幅战时乡村的艰辛图景。诗的开篇以"荒城斗大山之陬"起笔,展现出一座荒凉的小城坐落在偏远山区,而"健儿十万横戈矛"则暗示了紧张的军事氛围和庞大的军队驻扎于此。
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直接影响:"三更传谕徵马草,里胥持符下乡堡",深夜里官府催促征集马草,地方官员带着命令深入乡村。农民们被迫"排户输草行给钱",辛苦劳作只为供应军需,"小民汗血官犹怜",表达了他们虽苦犹被官府视为可怜。
然而,官府的需求并未得到合理安排,"眼看刍草如山积,城中载运夜不眠",反映出草料堆积如山,但运输繁忙,人们彻夜忙碌。然而,这并未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刍草散满野,竞刈新麦来秣马"的荒谬景象,农民们不得不割还未成熟的麦子来喂马。
最后两句"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揭示了这场征草政策的残酷后果:麦子未到收获季节就被收割,马匹因饲料问题而生病甚至死亡,而人丁也因逃亡而流失,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战争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
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