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逍遥咏·其十三》
《逍遥咏·其十三》全文
宋 / 赵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0)
注释
顶戴:头顶天地,表示崇高和尊敬。
尊天地:对天地的敬仰。
聪明:智慧。
识见:见识。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理性:理智和理解。
岂:难道。
虚劳:徒然劳累。
出没:隐现不定。
因缘:因果关系。
逃:逃避。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圣境:神圣的地方。
四海:全世界。
滔滔:形容水流滚滚或人声鼎沸。
翻译
头顶天地的尊崇,智慧见识超群。
顺应自然,理性通达,锐利不虚度光阴。
行踪难以捉摸,因果循环无法逃脱。
中原大地有许多神圣之地,四海波涛汹涌不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赵炅的《逍遥咏》中的第十三首。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聪慧和高度的洞察力。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这里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概念,即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必要的作为。同时,“猛利”一词显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力量的尊重和认识,并非空洞无意义的努力。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生死循环以及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面对自然规律与生命流转,我们无法完全把握和逃避。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广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或心灵净土的向往。这里的“圣境”可能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而“四海涌滥滥”则是对大自然无尽力量和美丽景色的赞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远的哲理,以及诗人对于宇宙、生命和自我位置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赵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题上天竺天仙阁

久厌朝市冗,粗能忘盖缠。

头依梵呗地,行结西方缘。

山前种香稻,山下流清泉。

此地既岑寂,此心良泰然。

法师清净观,招我修初禅。

斯言倘不践,何路休馀年。

(0)

戏呈庆复乞画

鸷鸟宁有种,诗书多不传。

岂期猛厉气,专美鹰与鹯。

有客画鸦鹘,古纸含秋烟。

羽毛被玄甲,爪角森戈鋋。

想见太公望,桓桓统中权。

何如鄞中尉,侧目谁敢前。

吾方病拘郁,逍遥溪水边。

赏此神骏物,霜风相孤骞。

从公乞妙墨,小斋伴衰孱。

何以报雅况,作诗致拳拳。

(0)

题寄老轩

道人寄老故山前,雪顶霜眉意嗒然。

门外少年方作乐,谁家为汝说因缘。

(0)

寄四明神智师

甬水楼头看尽山,南城寺里扣禅关。

老师多事犹相记,千里驰书慰病孱。

(0)

赠磻翁龙尾砚

龙尾山盘八十里,龙尾有潭下无底。

秋月亭亭潭气黑,其中有石色如墨。

山川秀气散不为,风云顽不为砂砾。

融结至宝有物主,水上经营无处所,经年始获不敢贾。

我昔游江南,有客遗我誇龙子。

吾知龙能变化,是或不可制。

追琢为巨砚,大笔挥离骚。

中圆体天形,外方作地象。

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视乃有绀罗文。

莹润无与比,玩爱何可论。

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

吾闻蜀都多学士,寘诸文府为战具。

君如穷经遂绝笔,请典大轴传后嗣。

(0)

赠长芦福长老

达摩西归不记年,雪山消息更茫然。

行人不会真如事,唯爱长芦含暮烟。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