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这首诗是宋代赵炅的《逍遥咏》中的第十三首。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聪慧和高度的洞察力。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这里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概念,即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必要的作为。同时,“猛利”一词显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力量的尊重和认识,并非空洞无意义的努力。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生死循环以及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面对自然规律与生命流转,我们无法完全把握和逃避。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广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或心灵净土的向往。这里的“圣境”可能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而“四海涌滥滥”则是对大自然无尽力量和美丽景色的赞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远的哲理,以及诗人对于宇宙、生命和自我位置的独到见解。
鸷鸟宁有种,诗书多不传。
岂期猛厉气,专美鹰与鹯。
有客画鸦鹘,古纸含秋烟。
羽毛被玄甲,爪角森戈鋋。
想见太公望,桓桓统中权。
何如鄞中尉,侧目谁敢前。
吾方病拘郁,逍遥溪水边。
赏此神骏物,霜风相孤骞。
从公乞妙墨,小斋伴衰孱。
何以报雅况,作诗致拳拳。
龙尾山盘八十里,龙尾有潭下无底。
秋月亭亭潭气黑,其中有石色如墨。
山川秀气散不为,风云顽不为砂砾。
融结至宝有物主,水上经营无处所,经年始获不敢贾。
我昔游江南,有客遗我誇龙子。
吾知龙能变化,是或不可制。
追琢为巨砚,大笔挥离骚。
中圆体天形,外方作地象。
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视乃有绀罗文。
莹润无与比,玩爱何可论。
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
吾闻蜀都多学士,寘诸文府为战具。
君如穷经遂绝笔,请典大轴传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