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这首诗描绘了园居生活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之感。首句“十里巢营树”,以广阔的背景引入,仿佛置身于一片繁茂的树林之中,远处的鸟巢与树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接着,“春深客到初”点明季节与访客的到来,春天的深浓与客人的初次造访,为静谧的园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期待。
“上楼人影瘦”一句,通过“瘦”字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在楼上活动时的身形,或许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或对生活的某种反思。而“灭烛雨声疏”则将视线转向夜晚,雨声稀疏,烛光暗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读书与梳理头发这两个日常行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岁月变迁。读书是知识的积累,梳理头发则是岁月的痕迹,两者并置,既体现了生活的日常性,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一句,以庾信的典故,表达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能自得其乐,与自然为伴,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这不仅是对园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活态度的独特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自公去后,曲栏荒径老芳。
公来花亦生光。
一阵朝来细雨,开作十分黄。
甚厌厌抱疾,却误重阳。
曾吟短章。
也曾见醉衔觞。
但得*然相慰,欹枕何妨。
燕山已远,且莫问园亭此际霜。
人意足、处处花香。
有手拿云,有背摩空,相期昔年。
记南方初下,送君硬语,东曹未满,寄我奇篇。
二十年间,数千里外,底事曾无人所怜。
青青鬓,但一回,相见,一度苍然。
此心宁逐时迁。
且同醉金波药玉船。
要诗之悟处,深如学佛,词之妙处,绝似谈仙。
匹马江都,片帆甓社,又别西风落照边。
沉吟久,写离情不尽,雁字联翩。
情,不能无语,仆因用前韵奉饯,且为后凯还日,把杯一笑也。
去年鞍马东来,为予尝说辽阳好。
而今风物,战尘低暗,阵云高绕。
幕府抡材,纵横健笔,似君元少。
看灯前草就,捷书一纸,飞奏入、龙楼晓。
遥望蓬莱*霭,问何如、日边琼岛。
雁来时候,霜风凄紧,应思归早。
万里西州,双亲虽健,众雏犹小。
怕区区,但了平日心事,约山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