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
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
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
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
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意境。开篇“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表达了诗人在抵达溪边的亭子时,对于世间纷扰的感悟与超然。接下来的“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则展示了一种对自然景物的留恋,以及对于旅行者而言的迷失方向,这里的“野僧”和“游客”都是寄寓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角色。
中间两句“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通过月光如水,充盈于山谷之间,以及清风轻拂,使得环境显得异常宁静与纯净。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安详。
最后两句“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世俗羁绊、归隐山林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强烈愿望。这里的“杖履”象征着行走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亲近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自然之间选择的心境,以及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理想。
鳌山凤阙,多少飞琼侣。
颙俟翠华临,庆新春、金波盈五。
莲灯开遍,侍从尽登楼,簪花赴。
传柑处。
咫尺聆天语。
厌厌欲罢,宣劝犹旁午。
扶上玉花骢,更踟蹰、梨园四部。
追思往事,一夕九回肠,皇恩溥。
归期阻。
引领江南路。
稽首叩微妙,下笔书符若风雨。
又复沃之琼丘泉,过口腹肠如火煮。
临行戒以食腥秽,转首蘧然成栩栩。
吾闻有梦皆想成,此梦怪奇非想取。
良田夙业种根净,故此通玄受真语。
会当役使三足乌,倒景乘风见王母。
惟予堕入世纲中,非孔非颜莫知祖。
独知抱正御魑魅,符篆常疑不吾补。
但留真火固脐下,母视丹砂贱於土。
饥来得饱即快意,荼荠膻臊等甘苦。
那知好慕长生人,保练形神乃如许。
因观侯梦悟昔非,叹恨此身殊椎鲁。
使寻金篦去眼膜,为汝他年看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