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陪芍药醉春风,转首三年似梦中。
谁使冲泥千里去,又欣剪烛一樽同。
名章越好供妍唱,旧学全疏愧近功。
莫怪分符少留滞,此邦曾客少陵翁。
曾陪芍药醉春风,转首三年似梦中。
谁使冲泥千里去,又欣剪烛一樽同。
名章越好供妍唱,旧学全疏愧近功。
莫怪分符少留滞,此邦曾客少陵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赋白绵州》。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对于现实处境的无奈与自嘲。
“曾陪芍药醉春风”一句,以鲜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美女共度春日的温馨场景,芍药花开,春风得意,宛如梦境般美好。然而,“转首三年似梦中”表达了时间流逝,美好时光易逝,如同一场短暂的梦境。
“谁使冲泥千里去”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奔波劳碌表示出一种无奈和不解。接着,“又欣剪烛一樽同”透露出诗人在忙碌之余,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即便是简单的剪烛饮酒,也能带来片刻的欢愉。
“名章越好供妍唱”显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古代经典的尊崇,而“旧学全疏愧近功”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学业不精,无法与古人相比的自责之情。
最后,“莫怪分符少留滞,此邦曾客少陵翁”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不顺、职务变迁的无奈,以及对曾经客居之地的怀念。这里的“少陵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别称,诗人自比杜甫,表明自己也是一位飘泊异乡的游子。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文学、学业和仕途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