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山深鸟相呼,常忧草木侵樵苏。
子孙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来鸿胪。
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试南宫期第一。
传郎十四如我长,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杨有旧箭,传乎勉力不可忘。
盘石山深鸟相呼,常忧草木侵樵苏。
子孙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来鸿胪。
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试南宫期第一。
传郎十四如我长,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杨有旧箭,传乎勉力不可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所作的《赠师传郎》。诗中,诗人以盘石山深处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山鸟相鸣的宁静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山中草木茂盛可能影响樵夫生活的担忧。接着,诗人感慨家族的衰落,子孙们生活不如意,自己甚至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前景,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诗人回忆起家族昔日的辉煌,曾是翰林主人,地位显赫,而如今感叹时移世易,如果自己还在人世,定会期望子孙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再次登上荣耀之位。他对师传郎寄予厚望,称赞他十四岁已有才华,骨骼清奇,仿佛已经展现出过人的文采。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父亲曾有射箭穿杨的技艺,希望师传郎能记住这份家传的技艺,并努力发扬光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兴衰的感慨,又有对后辈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和对下一代的关爱。
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
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袷衣。
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方舟大川上,环酌对落晖。
两片青石棱,波际无因依。
三山安可到,欲到风引归。
沧溟壮观多,心目豁暂时。
况得穷日夕,乘槎何所之。
纵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
好花随处发,流水趁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