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坛今日论谁雄,迅扫彝氛樽俎中。
铜柱孤悬烟瘴外,金章新拜玺书隆。
春回雾岭千家雨,剑倚炎方万谷风。
更筑睥睨天堑固,燕然勒石颂元功。
登坛今日论谁雄,迅扫彝氛樽俎中。
铜柱孤悬烟瘴外,金章新拜玺书隆。
春回雾岭千家雨,剑倚炎方万谷风。
更筑睥睨天堑固,燕然勒石颂元功。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平定黎婺山区叛乱的壮举。首句“登坛今日论谁雄,迅扫彝氛樽俎中”,开篇即以气势磅礴之笔,展现了平叛行动的迅速与果敢,如同在宴席间即刻解决了困扰的难题,彰显了军事领袖的卓越才能。
接着,“铜柱孤悬烟瘴外,金章新拜玺书隆”两句,运用象征手法,铜柱代表稳固的边防,金章和玺书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暗示了平叛后边境的安全与统治者的权威得到巩固。
“春回雾岭千家雨,剑倚炎方万谷风”描绘了平叛后的景象,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喻指平叛带来的和平与生机。同时,剑倚于炎方(南方)的万谷之中,既象征着军威仍在,也寓意着南方地区因平叛而安定。
最后,“更筑睥睨天堑固,燕然勒石颂元功”表达了进一步加强边防的决心,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如同燕然山勒石记功一般,歌颂这次平叛行动的伟绩。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军事行动的辉煌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恁容易、江湖心冷。不语沧波,照人离影。
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憺将暝。
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
苦说约归期,仨负了、冲烟渔艇。大隐。
话长安旧侣,几个断蓬飘梗。
莺花梦里,早到处、送春愁更。
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
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
五马渡江一马龙,东邸观阙森开张。
穆将祀余感生皇,渡以瞟怒威灵仰。
十一景纬生寒芒,天人南下南斗傍。
朝与龙飞暮龙翔,翠蓬三度黄尘扬。
灵宫特立天中央,湖眉海眼东西望。
地柱不顷天乳长,黄须仙伯古冠裳。
龙脑宝藏声琅琅,上清净扫赤尾蜉。
六龙在天天下昌,山君海孤纷来王。
南极上寿日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