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嵩悟尘缘,洪炉一点雪。
飞行三界外,宴坐常兀兀。
有如出笼鸟,岂比缩颈鳖。
万象一诗本,章句真琐屑。
世人不识渠,小智互分别。
岂知日用处,默语无殊辙。
春雷未出地,草木含冻结。
大声歘然来,蛰龙起脩骨。
神功无定在,作止才一瞥。
以诗来议师,所见何纤末。
想当闻此言,挥麈笑且咄。
惜哉二三子,微沤更出没。
眼翳挥未扫,幻化何从灭。
月体元自空,三三认盈缺。
长篇陋摛锦,敏思迟击钵。
秪向语边寻,那解默时说。
老嵩悟尘缘,洪炉一点雪。
飞行三界外,宴坐常兀兀。
有如出笼鸟,岂比缩颈鳖。
万象一诗本,章句真琐屑。
世人不识渠,小智互分别。
岂知日用处,默语无殊辙。
春雷未出地,草木含冻结。
大声歘然来,蛰龙起脩骨。
神功无定在,作止才一瞥。
以诗来议师,所见何纤末。
想当闻此言,挥麈笑且咄。
惜哉二三子,微沤更出没。
眼翳挥未扫,幻化何从灭。
月体元自空,三三认盈缺。
长篇陋摛锦,敏思迟击钵。
秪向语边寻,那解默时说。
这首宋诗是郭印对朋友们以嵩师破戒之事为题嘲笑之作的回应。诗人以老嵩的修行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他超脱尘缘、心如白雪的境界。"飞行三界外,宴坐常兀兀",表现出老嵩的自在与禅定,不同于世间琐碎之人。诗人批评世人未能理解这种大智慧,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知其日常应用的深意。
"春雷未出地,草木含冻结",以自然景象暗示修行过程中的顿悟,蛰龙出洞象征着修行者内在力量的觉醒。然而,诗人指出,真正的神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瞬间显现又隐没,这正是禅宗"无常"的教义。他批评那些仅凭言语讨论佛法的人,未能领悟到默然无言的至理。
最后,诗人感慨众人犹如"微沤出没",未能扫除眼中的迷惑,幻象难以消除。他提醒大家,真正的智慧在于体悟空性,而非华丽的言辞。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对世俗的言论和修行方式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剖析和批评。
寂寞江城,□只共、梅花幽独。
揩病眼、佳人何许,嫣然空谷。
幻出天姿真富贵,朱唇滞酒红生肉。
笑漫山、繁李与夭桃,俱粗俗。迟日丽,春睡足。
明月照,尤清淑。算移更千里,远从西蜀。
流落天涯应可念,为渠剧饮仍歌曲。
怕明朝、酒醒落纷纷,那忍触。
公之素守,日烈霜严。公之大节,斗揭岩瞻。
笔势所存,心画可占。八法具体,匪柔匪铦。
庶汇流形,如鶱如潜。坱圠是似,端倪孰觇。
人以艺进,公以德兼。凛其高风,气压万签。
公神在天,公书在奁。系赞以藏,震于壬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