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长短接溪川,溪上人家不治田。
半笠沧波三月雨,一堤杨柳两湖烟。
孳将鹅鸭无官税,捕得鱼虾足酒钱。
今日饱参渔者乐,鸣榔春水绿浮船。
红桥长短接溪川,溪上人家不治田。
半笠沧波三月雨,一堤杨柳两湖烟。
孳将鹅鸭无官税,捕得鱼虾足酒钱。
今日饱参渔者乐,鸣榔春水绿浮船。
这首诗描绘了赵北口的自然风光与渔人生活的宁静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桥与溪流的连接,溪边人家的生活状态,以及渔人日常的劳作场景。
首句“红桥长短接溪川”,开篇即勾勒出红桥与溪流相连的景象,色彩鲜明,引人入胜。接着“溪上人家不治田”,点明此处居民以渔业为主,而非耕种为生,展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
“半笠沧波三月雨,一堤杨柳两湖烟”两句,通过雨中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岸边杨柳轻拂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渔人生活虽艰辛,但也有其独特的乐趣和诗意。
“孳将鹅鸭无官税,捕得鱼虾足酒钱”则进一步描绘了渔人的生活状态,鹅鸭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无需缴纳官税;捕获的鱼虾不仅能满足日常所需,还能用来换酒,体现了渔人生活的自给自足和简单满足。
最后,“今日饱参渔者乐,鸣榔春水绿浮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鸣榔声声,春水碧绿,船只漂浮,一幅生动的渔舟唱晚图跃然纸上,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北口即景的描绘,展现了渔人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太行之麓清辉,地和气秀名天下。
共山沐涧,济源盘谷,端如倒蔗。
风物宜人,绿橙霜晓,紫兰清夏。
望青帘尽是,长腰玉粒,君莫问、香醪价。
我已山前问舍。种溪梅、千株缟夜。
风琴月笛,松窗竹径,须君命驾。
住世还丹,坐禅方丈,草堂莲社。
拣云泉,巧与余心会处,托龙眠画。
落景翳重城,凝阴起初夕。
萧条飞雨至,散漫轻飙激。
洒幌静弥多,喧檐暴复息。
清商乱急管,遥怨生离席。
游子恒念乡,气凄感时易。
既兴《北风》叹,亦抱《南山》戚。
晨鸡不废度,征雁无宁翼。
向道乖夙期,寸阴违所惜。
咏歌良可兴,幽怀坐填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