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柳八首·其三》
《杨柳八首·其三》全文
唐 / 温庭筠   形式: 词  词牌: 杨柳枝   押[萧]韵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0)
注释
毵毵:形容柳絮或柳叶纷披的样子,这里指柳丝密而长。
金线:比喻柳丝在阳光下闪亮,像金色的线。
平桥:普通的桥梁,没有特别的装饰或起伏。
东风:春季的风,通常象征生机和温暖。
朱门:红漆大门,常用来形容富贵人家或豪门大院。
细腰:形容柳树的形态,也可象征女子的细腰。
翻译
苏小门前有千万条垂柳,柳丝如金线般轻柔地拂过小桥。
黄莺默默无声,随着东风吹起,深红色的大门紧闭,陪伴着纤细的柳枝。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诗,通过对苏小门前柳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情怀。"毵毵金线拂平桥"一句,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柳丝轻柔而又密集,更通过“金线”来形容柳条的颜色,既有物质的光泽,也寓意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黄莺不语东风起”,则是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黄莺,即黄鹂,是一种鸟,常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但这里它“不语”,意味着即便是春意盎然,也掩饰不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沉思。而“东风起”则是春天常见的景象,它既带来了生机,也可能唤醒了诗人的某种情绪。

最后,“深闭朱门伴细腰”,则明显地转向了对私人生活的描写。“深闭朱门”表达了一种幽居自守的情怀,而“伴细腰”则隐晦地指代着与所爱之人的相处,既有温馨,也不免带有一丝孤独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私人生活的点滴展现,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早春图画,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朝代:唐   字:飞卿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生辰:约812—866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猜你喜欢

青峰诗帐赞

心潜书法,神造诗境。
予意是时,万念从屏。
乐非外骛,自得隽永。
坐令尘埃,顿发深省。

(0)

秋夕有感二首

早岁骊车拥汉关,忧心耿耿日凋颜。
秋成正望狼烽急,夜枕不禁鱼目鳏。
三仕古犹关喜愠,万金今不博安閒。
回思此日一尊酒,只合长居木雁间。

(0)

三塔寺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命名后轩

云烟千嶂远,风月四时新。
笠泽昔鲁望,镜明今季真。
何时脱尘绊,来此寄垂纶。
一艇苇间宿,寒光长是邻。

(0)

十二日诹吉受通议大夫告再书述怀二首

圣代论思秩,中朝博议官。
尚纡郡邸绶,空著侍臣冠。
岁月惊驰隙,功名尽画墁。
髀销今已复,半世愧狨鞍。

(0)

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赋二首

五云堆里望触棱,二纪周南梦未曾。
四辈两年勤诏札,九重一念乂黎蒸。
烽台虽有深秋燧,雁塔应无曩日僧。
豫备正须如雍国,不妨德业颂高升。

(0)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只园夙亲近。
会发宏原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纲,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法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