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伫立望晴空,目极苍茫万壑中。
树色昏昏酣霁雾,江纹细细织柔风。
一行殊俗犹为吏,三揖今年拟送穷。
闻道东田耕帝藉,惭无赋奏大明宫。
我来伫立望晴空,目极苍茫万壑中。
树色昏昏酣霁雾,江纹细细织柔风。
一行殊俗犹为吏,三揖今年拟送穷。
闻道东田耕帝藉,惭无赋奏大明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立春》,描绘了诗人立春时节在野外所见的景象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我来伫立望晴空”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晴空的期待和欣赏,他静静地站立,目光投向远方广阔的山谷。接下来的“目极苍茫万壑中”进一步描绘了视野所及的壮丽景色。
“树色昏昏酣霁雾”写出了雨后初晴,树色在湿润的雾气中显得朦胧而宁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而“江纹细细织柔风”则以江水的波动比喻微风的轻拂,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温柔气息。
“一行殊俗犹为吏,三揖今年拟送穷”两句,诗人借景抒怀,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仍保持着对清贫生活的向往,通过“送穷”一词,流露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
最后,“闻道东田耕帝藉,惭无赋奏大明宫”表达了诗人听说农人们在春耕的忙碌,自己却无所贡献,只能惭愧地感叹,没有像他们那样为国家的农业生产做出贡献。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有自然之美,又含哲理之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名山多石门,太姥奇莫状。
想当开辟来,必有万鬼匠。
大石架不如,小石巧相放。
乍看怖欲堕,谛视极牢壮。
一夫过仅容,云至不能让。
初从俯身入,栈级屡下上。
天窗漏日微,龙井滴泉旺。
□□展复光,九门递趋向。
出门见石峰,秀色九天望。
一削倒地平,匪特取屏障。
霞古荡幽痕,真骨固无恙。
老树多生芝,幽潭亦成浪。
好鸟时出游,于人每相撞。
如知东方生,图记语非妄。
斯游满深衷,何以答神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