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
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
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
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
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
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
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连山一带的壮丽江景中,乘坐红色的帆船(旆)缓缓行进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作为幕僚或御史参与朝政的自豪与得意。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水画面,连山之巅江水奔腾,大江在此折断而形成壮观的景象。而“红旆”则是官船上的装饰,显示了乘坐者的身份和地位。
"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幕僚或御史在朝廷中的活跃角色,"翱翔"形容其在官场中的自由自在地位,而“奔走”则显示了他们在处理政事时的忙碌与重要性。
"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曾参与重大礼仪活动,与权贵同行,"剑履"指代官员的服饰和地位,而“鸾殿”、“鹤楼”则是皇宫中的建筑,象征着最高统治者的居所。
最后两句"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中,“绯袍”指代官服,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即将赴任忠州的职位,而“恩深”则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政治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自信、得意且不失庄重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官员在朝廷中的活跃状态和他们对于权力场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