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盛名臣,元祐犹有人。
云何章蔡辈,邪志乃独申。
王吕导其先,京攸步后尘。
正人朝一空,澒洞王室昏。
道君误绍述,国势日沈沦。
薄伐酿边衅,花石困吴民。
洎乎金败盟,怀湣乃同伦。
读此辄掩卷,浩歌且垂纶。
宋至盛名臣,元祐犹有人。
云何章蔡辈,邪志乃独申。
王吕导其先,京攸步后尘。
正人朝一空,澒洞王室昏。
道君误绍述,国势日沈沦。
薄伐酿边衅,花石困吴民。
洎乎金败盟,怀湣乃同伦。
读此辄掩卷,浩歌且垂纶。
这首诗名为《读史》,是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诗中以历史为镜,对宋朝末年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首句“宋至盛名臣,元祐犹有人”开篇即点明了宋朝在元祐年间尚有贤臣辅佐,暗含对当时政治清明的怀念。接着,“云何章蔡辈,邪志乃独申”一句转折,矛头直指奸佞之臣章惇、蔡京等人的邪恶图谋,表达了对这些小人破坏朝纲的愤慨。
“王吕导其先,京攸步后尘”两句,通过对比王安石、吕惠卿和蔡京的行为,揭示了奸臣是如何在历史上一步步得势,影响朝政的。接下来,“正人朝一空,澒洞王室昏”强调了贤臣缺失对国家的危害,形象地描绘出朝廷一片混乱的景象。
“道君误绍述,国势日沈沦”指出宋徽宗(道君)错误地继承了祖宗的事业,导致国家日益衰落。随后,“薄伐酿边衅,花石困吴民”谴责了宋朝对外无端征讨,以及对内苛捐杂税,加重了百姓负担。
最后,“洎乎金败盟,怀湣乃同伦”回顾了金朝攻破宋朝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国家覆灭的惋惜之情。“读此辄掩卷,浩歌且垂纶”则表明诗人读完这段历史后,内心激荡,既感伤又无奈,只能借酒浇愁,垂钓自娱。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