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超脱尘世的愿望。首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揭示了诗人选择了一个位于人间但又远离喧嚣的居所,这里的“结庐”指的是建造茅屋,体现出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接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明这种选择并非简单,而是来源于诗人内心对远离尘世的向往和渴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采菊”意象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中,代表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纯洁的情感。诗人在田园间徜徉,采摘菊花,并以一种从容自得的心态观赏着远处的南山。
下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山中清新的空气在傍晚时分变得更加宜人,而归巢的飞鸟则增添了这一画面中的生动性和和谐美。
最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情怀的赞美,但却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述,只能留下一份淡淡的情感和无限的遐想。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
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青。
笙歌方一歇,莺啭柳洲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