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日落已黄昏,投宿荒村早闭门。
四野哭声听不断,几家剪纸夜招魂。
平原日落已黄昏,投宿荒村早闭门。
四野哭声听不断,几家剪纸夜招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乡村黄昏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或灾难过后的悲惨情景。首句“平原日落已黄昏”简洁地勾勒出背景,夕阳西下,天色渐暗,为整个画面铺垫了沉重的氛围。接着,“投宿荒村早闭门”一句,不仅点明了人物行动——寻找住宿,同时也暗示了村庄的荒凉与人烟稀少,闭门这一动作更增加了几分孤寂与不安。
“四野哭声听不断”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连续不断的哭声,直接描绘了战争或灾祸带来的痛苦与哀伤,让人感受到人性中最脆弱、最真实的一面。最后,“几家剪纸夜招魂”则以一种略带温暖的场景收尾,虽然在大环境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剪纸和招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悼,也透露出了一丝希望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悲壮又不失温情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
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
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
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
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
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月落飞乌鹊。
更声声、暗催残岁,城头寒柝。
曾记年时游冶处,偏反一栏红药。
和士女、盈盈欢谑。
眼底春光何处也?
只极度天野,烧明山郭,侧身望,天地窄。
遣愁何计频商略。
恨今宵、书城空拥,愁城难落。
陋室风多青灯灺,中有千秋魂魄。
似诉尽、人间纷浊。
七尺微躯百年里,那能消、今古闲哀乐。
与蝴蝶,遽然觉。